4月17日讯,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崛起,擅长从场景寻找机会的互联网保险也找到了一条“掘金”之路。
在大数据与场景驱动之下,消费金融的市场容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业内人士预计,到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4万亿元。在这片“蓝海”中,尤以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参与最为抢眼。
消费金融“蓝海” 保险增信凸显重要作用
“目前的消费金融业务越来越体现出线上化、移动化、数据化以及智能化的特征,这就更加凸显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用武之地。”众安保险机构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鹰在日前出席的“2017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年会”时表示,在资产荒依旧持续和政策鼓励下,资产证券化(ABS)这把“金铲子”在2017年将撬动万亿元体量的消费金融“新宝库”。在这一过程中,创新资产和金融机构的有效连接是整个消费金融市场中最为核心的需求。保险公司将参与到消费金融这场盛宴之中。
从信用保证保险这一传统险种切入,在不到两年时间服务于千万用户的众安保险,目前已搭建起一张关于消费金融的“神经网络”,在希望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稳定器”的同时,并使之成为消费金融市场中最大的增信服务提供者。
在应收账款领域广泛使用的信用保证保险,本属于B2B范畴,但是众安将这一工具创新应用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王鹰表示,“消费金融业务与众安保险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十分匹配,使得我们投入很大的资源来搭建数据平台和技术平台,从而更加深入地服务整个消费金融市场。”
搭建大数据平台 助力企业开拓ABS业务
消费金融市场的火爆成就了ABS业务近年来的井喷,但同时缺乏稳定的低成本便捷资金和大数据支撑的风险管理系统,成为当前ABS资产端企业发展的痛点,而互联网保险恰好可以发挥其优势。
在资产证券化的生态圈中,参与消费金融的机构同样也是一股新兴力量。然而目前公募ABS市场很大程度上会看重资产服务商主体的信用背书,因此,这些机构要在公募ABS市场上亮相会受到一定限制。
对此,王鹰总结了来自ABS资产端企业面临的两大核心痛点:“一是缺乏稳定的低成本便捷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的业务快速成长;二是这些新兴机构的创始团队,或者核心成员很多来自于以银行为主的传统大型金融机构,而银行的风控体系面对新的场景、新的客群和新的产品设计,不仅没办法复制,而且需要重新搭建一套风险管理系统,这在缺乏数据沉淀和模型验证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挑战。”
王鹰将这些需求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方面,在资产荒依旧的大背景下,资金端对优质资产的需求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大部分券商、信托以及中小银行并不具备对接消费金融业务的系统开发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众安保险在2016年底推出的“保贝计划”,是通过ABSolution的开放平台,利用整体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科技能力,并通过标准化的系统接口和交易结构以及保单增信,用来连接资产端和资金端。在上线数月后,使用众安平台的资产端已有十余家,包括分期乐、米么金服、闪银、农分期等。另有超过10家企业正在对接中,这些企业均为垂直细分领域的龙头,而资金端也连通了多家银行、信托和券商等金融机构。
发挥科技力量 保障资产流动高效安全
目前来看,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初始阶段,整体市场规模偏小、缺乏流动性等,成为资产证券化的“拦路虎”。但实际上,“流动是整个金融资产的灵魂”,风险安全度越高,流动性也将更加高效。而要做到让金融资产高效安全地流动,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发挥其作用。
在王鹰看来,FinTech的力量是可以让金融变得更加“性感”和“健康”。据他介绍,目前众安保险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该公司通过不断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前沿技术的开发和孵化,在应用层面实现技术的价值。例如,在保险层面,自动核保和智能理赔在整个保险行业是非常领先的;在金融层面,通过金融工程技术进行风险量化和资产定价;在数据层面,基于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把海量数据转化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并进行动态实时的风控决策。“资产流动的前提是标准、透明、可比,我们希望通过众安保险的连接作用,让金融资产能够更加安全,更加高效地流动起来。”王鹰表示。(文/金融时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