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宁金融研究院 薛洪言
4月13日讯,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意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处置一批重点风险点,消除一批风险隐患,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为会(银监会)管机构,银行业领了指示,网贷平台自然也少不了,集中在校园贷和现金贷两点,其中现金贷更是首次纳入监管意见,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继互联网金融集中整治之后,2017年,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传统持牌金融机构也相继“沦陷”。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各类风险隐患凸显,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成为重中之重,今年又被戏称为“风险集中整治年”。
回到互金领域来看,自2015年7月以来,互金的整治已经接近两年时间,已经被关进了笼子,自然不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但由于各细分领域整顿和整改要求进度不一,风险隐患各异,个别领域的风险依旧不容忽视,高息现金贷引发的暴力催收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网贷行业:合规整改压力大,需警惕存量退出风险
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e租宝事件的发酵和后续一系列平台的卷款跑路,网贷行业一度成为互联网金融乱象的代名词,P2P犹如过街老鼠,成为舆论重点关注和监督的对象。
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明确了网贷行业的定位和监管框架,通过平台备案、银行存管等强制性要求来确保投资人资金安全,杜绝恶性跑路事件的发生;通过十三项业务禁令,剥离了网贷平台对接传统金融机构资产、对接大额标的资产和变相发行理财产品的功能,促使平台回归到小额普惠的信息中介定位上来;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人权益保护,平台之前“敏感”的经营数据陆续大白于天下,为投资人用脚投票提供了信息基础,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
《暂行办法》出台后,配合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地金融办(局)均对网贷行业展开了逐一风险排查,提出整改要求并明确整改期限。通过设定较高的合规门槛,推动2000多家平台加速分化,客观上达到了快速降低从业机构数量、从而增强行业可控性的效果。
综合目前的行业监管框架和近在咫尺的整改期限来看,2017年网贷行业面临较大的合规整改压力,虽然增量市场由于监管的趋严而整体风险无忧,但存量市场却有可能因合规和转型等问题出现意想不到的黑天鹅。
最大的风险隐患来自大额标平台的合规转型。截止2017年2月,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8858亿元,从机构业务属性的角度粗略估算,大额标占比至少在60%以上。以最长到期期限1年来计算,随着这些大额标陆续到期,意味着未来一年内行业将产生约5300多亿的余额缺口,会对整个行业的交易量、投资人活跃度和用户体验带来重大影响,从而引发很多潜在的风险点。比如,对于个别平台而言,交易量的极速下降甚至有可能引发资金流断裂风险,需要重点予以关注。
消费金融:高速增长期需注意局部市场纠偏
近些年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期,外需不振、出口低迷,投资和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金融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数据显示,2008-2015年间,银行业消费贷款年均增速为26.18%,比全部贷款增速高8.66个百分点。而2004-2008年间,银行业消费贷款年均增速仅为16.97%,比全部贷款增速略高2.61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市场中先后涌现出一批基于场景的消费分期公司,连同数千家P2P平台一起,构成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2015年以来,几家互联网金融巨头也纷纷在消费金融业务上发力,成为其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风控最佳的试验田。至此,消费金融市场中出现了传统金融机构、互金巨头和互联网创业企业等三支代表性力量。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凭借较低的利率牢牢占据着优质客户市场;互金巨头则凭借对场景的把控得以在具体消费场景中与传统金融机构争夺优质客群,并凭借其大数据优势展开了对次级类客户的拓展;互联网创业企业则主要依托与第三方场景的合作,重点开拓蓝领市场和三四线城市市场的次级客群,通过较高的利率定价来覆盖风险成本。
三方力量各自占据一块优势领域,并在不同客群的交界地带展开正面竞争,但整体上看,市场还处于蓝海期,正面竞争仍然有限。因此,整个消费金融行业仍然处于快速上升期,发生大面积风险事件的概率并不大。不过,我们也要关注局部市场和局部环节的风险。
以校园贷市场为例,自2016年以来,校园贷市场负面新闻层出不穷,8月份,银监会发言人明确指出要对校园网贷拟采取“停、转、整、教、引”的五字整治方针,当月,重庆和深圳的地方监管机构纷纷发文,对校园贷市场进行约束,校园贷市场乱象才告一段落。
再以非法催收为例,近年来几乎所有与消费金融有关的负面新闻都与非法催收或暴力催收有关,近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于欢案也是因非法催收引起。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内部,高息贷款是非法催收的土壤,反过来,非法催收大大提升了催收的成功率,降低了高息贷款产品的潜在损失,换句话说,非法催收也在为高息借贷市场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短期内全面取缔高息贷款还为时尚早,但应该对市场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非法催收或暴力催收行为进行纠偏,从而真正确保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初定,风险整体可控
第三方支付行业一度是互金领域乱象频发的重灾区,特别是在收单行业,二清、切机、套码等竞争乱象横行,甚至涉及到洗钱、挪用客户备用金等行为,卷款跑路等行为也不时发生。
2015年以来,监管机构加大了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包括开出多张巨额罚单、先后吊销4家支付机构牌照等,有效整肃了市场乱象。与此同时,通过理顺市场机制、完善监管框架等手段,从乱象的根源着手整治,成功遏制住了支付领域的乱象。
2015年12月,央行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建立了支付机构实名认证和三类账户体系的监管标准,并通过后续一系列针对日累计转账限额和笔数的补充规定,将第三方支付定位于小额普惠交易场景,从根本上斩断了第三方支付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2016年3月,发改委和央行发布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在“市场化定价、借贷分离、取消商户类别”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使得困扰行业多年的套码、切机、信用卡套现、渠道套用等违规现象有望根治,成为收单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2017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从根本上杜绝资金挪用或非法占用的可能性,促使行业中个别企业少动歪脑筋,尽快回归到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的定位上来。
在进行行业层面集中整治的同时,通过网联框架出台、支付扫码合规、银行虚拟账户确立等措施,监管层在支付领域陆续为传统金融巨头松绑,在市场中引入新的竞争者,为行业的持续和良性竞争奠定基础。
从目前行业格局来看,各项监管制度基本完善,市场进入寡头竞争阶段,乱象的土壤基本不复存在,风险隐患基本消除,2017年行业更多面临的是探索如何在新的政策环境和行业环境下的创新发展问题。
结语:一手合规,一手发展
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今年的状态是一手风控、一手发展,栅栏正被逐步加密,“牛栏里关猫”的现象将大大缓解。而对于互金企业而言,面临的则是一手合规、一手发展的问题,笼子早已密封好,对大家的考验是——如何在笼子里的小空间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受局限的小空间里还能怎么发展呢?蛋糕总量就这么大,优胜劣汰,加速洗牌罢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