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经济网 谭浩俊
4月6日讯,近年来,有关科技金融向传统金融发起挑战的消息,一直为各界所关注。特别是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手段的出现,给传统金融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迫使传统金融做出了很多改变,一些原本只能出现在科技金融身上的业务,也开始在传统金融行业慢慢出现,并受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响应。
然而,从近段时间以来的情况看,科技金融似乎有放慢脚步、收缩战线、向传统金融业“让步”的迹象。尤其是腾讯和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先后就发展科技金融业务做出了与此前有所不同的表态。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不久前的财报解读会上表示,腾讯将移动支付视为基建投资而不是盈利工具。他还提到了腾讯科技金融业务的原则:一、不会试图代替现有的金融企业;二、所做的就是和金融类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向用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也在几乎同一时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蚂蚁金服未来会只做Tech(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Fin(金融)。
两家的表态,确实让人觉得有“退缩”的感觉。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两大互联网巨头要退出科技金融领域呢?显然不是,也不可能是。它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更多的可能还是出于对当前监管形势分析预测后作出的策略调整,是“以退为进”。
首先,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金融业务快速膨胀后,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了上升现象,银行的盈利能力则在持续下降,个别银行已经出现亏损现象。目前积累的金融风险需要逐步化解。其次,地下金融活动,尤其是高利贷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问题日益严重,且许多都打着互联网金融的牌子。科技金融秩序亟待治理与规范。再者,由于科技金融发展迅猛,技术上的漏洞和缺陷也在日益增多,风险在不断扩大,有必要加以有效应对。
在这样的情况下,静下心来在技术上做些文章,把各种漏洞堵上,把可能的风险化解掉,对科技金融企业来说,不失为“磨刀不误砍柴工”之举,可以为未来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公司也需要做好技术储备工作,做好用智能替代人工的各项基础工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互联网企业调整科技金融发展策略,适当放慢科技金融发展步伐,给自己喘口气,是有必要的,客观上也给了传统金融企业喘息之机,是双赢的举措。
需要提醒传统金融企业的是,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调整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并非是没有能力与传统金融企业抗争,更不是竞争失败了。事实上,科技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是有效的、是有震撼力的,也是能够推动金融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尤其是被传统金融企业边缘化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大多已经比较好地接受了科技金融,并充分享受到了科技金融带来的实惠。同时,中小微企业也大都体味到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智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步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需要面对和接受的一个问题。
这也意味着,如果传统金融企业不对经营思路做出改变,而是继续目前的任大唯亲,任房唯亲,死守传统,死守垄断,把资金大量投给大企业、大项目,即使其行业风险很大也不加以警醒,那么,总有一天,科技金融将对传统金融发起强烈攻势。
传统金融要与科技金融和平共处,必须双方都做出改变,拿出诚意,作出姿态。对互联网企业来说,不要再那么咄咄逼人,而是依据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状况,有计划、有节奏、有针对性地发展科技金融,尤其在如何规范业务开发、优化业务流程、防范金融风险、减少技术漏洞等方面,要多向传统金融企业学习。
对传统金融企业来说,则要把重点转向扶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广大居民方面,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比重,至少要从目前占全部信贷资金的15%,逐步提高到30%以上,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提高支持比例。同时,对员工加强效率教育、服务意识教育、经营观念转变教育,让传统金融与科技金融全面融合。
也只有这样,传统金融才能与科技金融和平共处。腾讯与阿里在发展科技金融方面的策略调整,是为了“磨刀”,而不是不砍柴了,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金融监管需要,客观上则给了传统金融喘息的机会。传统金融应当对此加以珍惜,抓紧时间做出调整。不然,机会稍纵即逝。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