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bie
4月1日讯,如今,对于科技公司的估值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动辄10亿甚至是100亿美元高估值的新创科技公司,由此便让人不由得想起十几年前的那场以“.com”为标志的互联网泡沫。但与2000年那场互联网泡沫的显著差异是,如今出现了一大批在上市之前估值就高达10亿美元,甚至超10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截至2016年底,在全球有公开估值信息的新创科技公司中,“独角兽”超过100家。
目前这类上市前高估值科技公司集中分布在美国和中国。从独角兽公司的估值来看,中国的两家公司——小米和滴滴出行——约占了总估值的2/3,3/4的中国独角兽公司来自互联网行业,而在美国这个比例不到一半。在上市公司方面,市值也同样被认为高估。以互联网公司为例,目前上市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为1.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美国公司数量占了2/3,其余大部分都是中国公司(大多在美国上市),其他国家的数量加起来都不到5%。
一般认为,泡沫的特征有两个:一是估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二便是企业没有生存能力,没有现金流和利润。然而在当前互联网业,烧钱已成令人忧虑的流行风气。许多公司给使用其服务的顾客提供巨额补贴,以期待竞争对手在资金耗尽前退出。
这种烧钱的风气预示着一个互联网泡沫可能浮出水面,正如硅谷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期间说服投资者相信利润已不再重要一样。其实,不管是新的科技公司,还是一些比较火热的炒过的老概念,最终都会回归到商业本质,就是能不能赚到钱,烧钱换流量换不来商业本质后,就是泡沫破裂。
其实,科技的憧憬值得期待,但是否真有价值,还要在面对冰冷的市场验证之后方能知晓。综合而言,未来可能出现泡沫的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O2O。有这样一个说法:当国际上的一些科技公司争相研究“阿尔法狗”的时候,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却热衷于送餐、打车、交友、团购。而今,O2O已经不是资本关注焦点,后续一旦资金“青黄不接”自身又没有造血能力,死掉是意料之中的。
二是互联网金融。随着监管政策越来越完善,行业已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洗牌期,“赢家通吃”是归宿。
三是大数据。现在各地都在兴建大数据交易中心,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事实上,这些数据能不能交易还很难说,假如拿到大量大数据之后,如果没有办法去提炼,大数据就很可能是“garbage in,garbage out”(无用输入,无用输出)。
四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公司的泡沫体现在需求应用于“伪智能”,真正的人工智能其实都是悄无声息地发挥作用,比如语音识别、深度学习、视觉识别、新搜索技术等,而我国人工智能的泡沫在于蹭概念。
五是虚拟现实。此领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一方面,国际科技巨头在不断推出产品,如微软、脸谱,产品很炫酷,价格不但昂贵,而且市场化前景还不明朗;另一方面,我国已出现大量的“山寨货”、蹭时髦货,一些打着VR名义卖的3D眼镜不过三五十元。
在全球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新科技在各国都受到追捧,泡沫的警告也不绝于耳。不可否认,适度的泡沫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创新,而现在资本市场已经有所回调。
相对2015年的火热,2016年创投市场进入了“寒冬”,无论是投资笔数、投资额度还是新增创业公司,都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下降。资本市场的回调或降温就是去泡沫的过程。
泡沫破灭最直接的后果是创业公司的倒闭。对我国而言,泡沫破灭带来的伤害还在于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偏低,多依靠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这也导致我国企业融资成本居高难下。一旦大面积发生泡沫,投资人信心就会持续低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