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上海证券报
3月31日讯,MPA考核仍然扰动着季末资金面,中小银行压缩对非银机构的资金拆借量,加剧了交易所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
面对此景,央行也一反常态,不仅未在本周净投放资金,反而在季末这一敏感时点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本周累计净回笼资金已达2600亿元。央行缘何如此有定力?业内人士指出,这不仅显示出央行对季末流动性整体可控的信心,也提示机构: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不要对央行“放水”有过高期待。
交易所资金面趋紧
3月份倒数第二个交易日,资金面再度面临分化。当天,沪、深两个交易所1天期回购利率均大幅上行,其中上交所1天期质押式国债回购利率(GC001)全天最高冲到32%,深交所1天期质押式国债回购利率(R-001)最高升到26.81%,全天加权平均利率也分别在24.30%和21.12%的高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间资金价格维持相对低位。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银行间存款类机构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仅为2.47%,较前一交易日下滑了逾5个基点。
流动性分布不均现象由来已久,但在这个季末时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其原因何在?从银行间市场来看,“银行松”主要受益于季末财政存款的下放,令银行体系内部流动性再次充裕。
正如央行所称,随着月末时点临近,财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
但交易所市场资金价格的上涨,则凸显出非银机构资金需求在季末不断加大的事实,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MPA考核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月31日,银行将迎来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后的首次MPA“大考”。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明明昨日指出,由于中小银行在此次MPA考核中压力较大,故临近考核时点,将降低其对非银机构的融资意愿,这导致了非银机构的资金紧张,并将融资需求从银行间市场转向交易所市场。
而交易所资金价格昨日上涨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周四和清明小长假效应的叠加,加上交易所市场计息规则与银行间市场不同,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实际回购利率。
通常来说,每周四在交易所市场进行1天期回购融资时,周五为首期结算日,下周一为到期结算日,故实际资金的占用天数为3天。此次更为特殊,昨日恰逢清明小长假前,因此昨日回购资金的实际占用天数更是有5天之久。
季末央行“一反常态”净回笼
往年季末的关键时点,央行通常会开展逆回购等操作,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这个季末央行却一反常态,暂停了此前持续的资金投放,连续5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本周来累计净回笼资金已达到2600亿元。
而从实际整体资金面情况来看,虽然本周资金面情况没有上周紧张,但仍维持紧平衡状态。央行此举不仅显示出对于目前资金面可控的信心,也提示机构: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不要对央行“放水”有过高期待。
这与央行高层频繁释放出货币政策向稳健回归的信号不谋而合。在近日的博鳌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明确指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
事实上,虽然3月中旬因转债申购资金面遭遇了紧张,但央行对流动性操作更多是“削峰填谷”,而非总量上的大规模投放,3月公开市场仍延续了单月净回笼态势便是例证。
据Wind数据显示,在整个3月份,若不计央行其他定向工具的投放资金量,公开市场3月份延续了上个月的净回笼态势,截至昨日已净回笼6000亿元。
“整体来看,MPA考核并未产生大规模流动性紧张,公开市场操作平滑流动性分布,考虑财政投放资金规模整体稳定,流动性供需总体均衡。”明明指出,央行对利率的波动容忍度在提高,所以不能博弈央行一定会投放流动性。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