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讯,今年首个季度即将进入尾声,原本季末效应已不明显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收益率又出乎意料地上涨。临近季末,银行难逃“钱紧”命运,近期资金面的趋紧,使得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全线上涨。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发现,部分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逼近甚至踩上“5”的关口,大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也突破了4.5%。不过,凭借较高收益以及多数保本的承诺,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欢迎,部分产品提前售完。
银行理财迎来小高峰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85家银行共发行了1581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比前一期减少18 家,产品发行量减少57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7%,较前一期上升0.04个百分点,收益率进一步上扬。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延续着春节前的上行态势,年后银行理财收益一直保持着上扬。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月份银行共发行7654款理财产品,其中传统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5%,环比上升0.05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各家银行发行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5%以上的产品越来越多,发售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已经提高到4.7%以上,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部分专属理财产品收益已经破5%。部分银行的网点为了吸引客户购买产品,还赠送多种礼品。
某城商行近期发行的一款名为“专享5新客vip”,期限为98天,起售金额为1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其他发行的产品收益率也在4.8%—4.9%之间。
“现在银行理财受追捧,除了收益率回升外,也和市场的资金偏好有关。”某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在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P2P理财的风险在上升,股市也处于震荡阶段,再加上目前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控,一些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会配置部分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保证账上资金的收益。
普益标准分析,银行资金趋紧是收益率上涨的主要原因。近期,银行业正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第一层压力来自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不断抬升,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国内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再度走高。第二层压力来自监管,即 MPA 首次正式考核,目前回购市场上银行机构对资金的需求量远大于非银机构。一些 MPA考核压力不大的银行已经开始提前准备,减少资金的融出;而考核压力较大的银行仍在积极融入跨季资金,因此市场上跨季资金更为紧俏。
同时,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银行资金紧张时刻提前到来,还没到3月底时,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最猛烈的时期却提前来临了。央行3次变相加息、MPA和季末考核压力等等都接踵而至,3月底到期同业存单是有史以来单月最高值。随着季末越来越近,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资金力度,在公开市场重回资金净投放,显示出维稳季末资金面的意图。
银保产品热卖
除此之外,《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收益率提升,部分高收益的银保产品都已提前售完,需要提前抢购才能买到,“保本、保息、无风险”成为理财经理对银保产品的宣传语。
本报记者留意到,在许多银行的大厅里,各种银保产品宣传单页被摆放在了醒目的位置。“有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推出的银保产品收益率在5%以上,引起不少投资者关注。目前有一款五年期产品年化收益率5%,只要购买保险产品还可以赠送小礼品。”某国有行的一位理财经理介绍说。
随着保险产品的旺销,很多银行的相关产品可谓相当抢手,不少客户不是想买就可以买到的,往往需要抢购。
位于北京市北三环的某支行网点,本报记者注意到,摆放在门口醒目位置的公告展示板,用红色字体写着推荐的几款保险产品,特别显眼。当本报记者想要咨询这几款产品时,该行的理财经理表示:“其中收益率最高的那一款产品已经售完,其他几款产品需要本人到网点购买,先到先得。”
多家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告诉记者:“额度有限,而且最近买理财的客户也特别多,好多收益不错的产品一放出来几分钟就抢光了,要抓紧时间买。”(文/证券日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