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芳华
3月27日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期,预计2017年、2018年,将迎来一波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上市潮。
而今年以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多次提到支付风险问题。
3月13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主题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记者会上,范一飞表示,非银行支付机构这几年累积了一些问题和风险,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机构内部内控薄弱,风险管理放松,对消费者的保护不够。应该对前期累计风险进行化解,并强化基础建设,还要加强监管。
同月17日在央行召开的支付结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范一飞强调,2017年坚决守住支付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保持对各类市场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防止市场乱象反弹。
支付行业风险重重
所谓支付系统风险,是指影响支付系统平稳运行的各种不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认为支付系统存在以下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系统中某一方到期时或在以后任何时候不能全额结算其在系统范围内的债务所构成的风险。
二是流动性风险。系统中某一方在期满后某个时间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其在系统范围内的债务,但在预期的时间没有足够资金结算其在系统内的债务所构成的风险。
三是法律风险。导致或恶化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的不合理的法律框架或法律不确定性所构成的风险。
四是运行风险。导致或恶化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的操作因素,例如技术故障或者运行错误所构成的风险。
五是系统性风险。某个参与者不能结算其债务或者系统本身的破坏,可能导致其他系统的参与者不能在期满时结算其债务所构成的风险。这种破坏会导致更大范围的流动性问题和信用问题,从而可能威胁到系统稳定或者金融市场的稳定,即多米诺骨牌效应。
支付牌照也存不确定性
2010年以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 根据比达咨询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7.9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率为85.6%。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
要想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首先要有支付牌照。所谓“支付牌照”,即央行发给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此前,央行一共发了270张支付牌照,其中有3家机构因为备付金管理出现严重问题而被吊销牌照,因此现在市场上还剩下267张牌照。此后,央行支付牌照的发放一直处于暂停状态。
在追逐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名单里,有一系列的知名企业,且收购价格不菲。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有效期是5年,而且行业还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目前,央行只是暂停发放,但并不代表未来不会对符合资质的企业重新开放申请,“到头来有可能多花了钱。”
更为不乐观的是,央行主管支付的副行长范一飞近日在答记者问时重申,近年来市场上的牌照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行业存在过度竞争。而第四批发放牌照数量最多为96家企业,以此形势预计,今年6月很可能将难免有一些中小企业牌照被注销。至于注销牌照数量的多少则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心和计划。
同时,有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福建沿海一个地级市的反诈骗中心共接到诈骗警情1049起,涉案金额达1445万元,其中涉案资金流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有587起,占到警情总数的56%。
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管理混乱,为拓展市场,不落实账户、交易实名制,滥发POS机,个别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无法查询平台准确交易信息、商户和交易者身份,这些都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近年来,央行多次出台文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予以规范。包括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采取有效的反洗钱措施,对支付、转账金额限制等。
金融安全,支付安全是前提
当前的金融系统管风险的种类很多,表现形式也很多,但最终都会集中到支付上。也就是说,只要支付领域不出现问题,就可以意味着风险没有暴露、没有发生,甚至可以认为风险是不存在的。反过来,只要支付领域发生了风险,就算行为再规范、管理再严格,也无法否认这不是风险。所以,支付领域会不会发生风险,才是衡量风险是否存在的最根本标准。自然,防止支付领域发生风险,也就会成为最重要的工作。
问题的关键在于,支付领域会不会发生风险,又不是由支付系统决定的,而是整个金融活动在支付系统的反映,金融活动行为规范、秩序好、管理严,风险就很难传递到支付系统。支付系统所以会出现风险,是因为其他环节出现了问题,并最终集中到了支付系统。而支付领域的风险,也不只是到银行取不到钱,很多方面都可能出现支付风险,如保险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
所以,要防范支付系统出现风险,就必须规范金融行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整顿金融市场秩序,把各种可能出现风险的隐患排除掉,而不是任其延伸和蔓延到支付系统。一旦风险传递到支付系统,问题就十分复杂了,矛盾也十分尖锐了。即便能够化解,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要大得多。这方面的教训并不少,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
所以,在强调防范支付领域风险的同时,更应当把眼光放到整个金融系统、金融活动的监管上,放到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上,在每个环节、每个系统设立预警系统。很显然,加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力度,加快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新的监管体制和机制,是防止金融风险叠加、金融风险累积的关键。如果金融监管体系健全了,机制建立了,风险就很难传递到支付领域。只要支付领域不出现风险,整个金融系统也就比较安全。这既是前提,也是结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