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证券时报 刘筱攸
3月23日讯,从移动支付到理财代销、从消费信贷到金融云、从农村金融到个人征信,在几轮对标后,如今蚂蚁金服、腾讯理财通和京东金融又在同一个商业逻辑上狭路相逢——“开放平台”战略。
从移动支付到理财代销、从消费信贷到金融云、从农村金融到个人征信,互联网巨头跨界撬动金融业务的选择,总是无法避免又可以理解的趋同——因为巨头的金融基础(牌照、专业人员沉淀)、母体资源禀赋大部分是相同,存异的是商业决策。
在前述几轮对标后,如今蚂蚁金服、腾讯理财通和京东金融又在同一个商业逻辑上狭路相逢——“开放平台”战略。他们都宣称只做技术方,为合作金融机构输出金融科技能力。
巨头如何做“开放”?
互金巨头的开放战略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在产品端构筑触及分层用户的渠道;二是在底层架构上输出系统建设与运维能力。
余额宝创始人之一、蚂蚁聚宝总经理祖国明对记者表示,同样都叫渠道,但是开放战略中的“渠道”跟巨头们一开始跨界开展金融业务时的“渠道”,意义截然不同。刚开始的“渠道”侧重于单纯的导流和获客作用,现在则在产品分销基础上,引入平台累积的大量用户数据和交易特征分析,让金融机构可以精准地将用户分层,并有针对性地销售不同类型、风险等级的金融产品,增加客户黏性。
蚂蚁聚宝的首块试验田,是近日公布的“财富号”。实质上,“财富号”属于金融机构在蚂蚁聚宝开设的品牌专区,包括产品推荐、投顾直播与咨询、理财资讯、企业动态等板块,可以实现交易与投顾功能。“财富号”将于6月正式上线,首批接入的试点机构包括博时、兴全、天弘、南方、建信等公募,后续将向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逐步开放。
鉴于侨兴私募债风险之声犹在耳际,蚂蚁金服决定摒弃非标资产。而“财富号”的出现,则使蚂蚁金服在“开放战略”中与其他巨头呈现出不一样的布局。
相较于蚂蚁聚宝,理财通显得更加“从一而终”。其从2014年初上线之日就坚守“连接器”功能,仅以金融产品申购专区形式呈现,变化呈现在代销产品数量和品类的增多上。
后发制人、用户群远低于前两者的京东金融,则侧重在后台发力。京东金融方面数次向记者强调“金融科技”能力。他们认为,自己能开放给金融机构的,远远不止于产品的销售功能。京东金融高管举例,京东金融可以帮助银行和非银机构构筑大数据风控体系,减少人工批贷环节。京东表示,要投资多家大数据开发及应用公司(如数据风控模型的公司Zestfinance),并共同开发防欺诈系统。
细节处又见硝烟
在互联网黄金理财领域,两大巨头又一次狭路相逢。
今年互联网黄金领域的第一枪,由腾讯扣动扳机。腾讯“微黄金”于春节期间上线,是由腾讯与工行合作推出的黄金理财服务。其以工行的黄金产品为基础资产池,实现了现货实物黄金的申购交易全互联网化。
需要说明的是,腾讯并非互联网黄金理财领域的首个玩家。在腾讯之前,黄金管家、黄金钱包、黄金树、买金网等初创企业早在2014年、2015年就已开始探路。较早开展该业务的黄金钱包,业务路径较具代表性。其一方面以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价为基准,去除金店、银行等平均每克几十元的“工费”,实现微份额起卖,另一方面则推出挂钩黄金价格的结构化产品。
事实上,蚂蚁金服早在2015年底就已介入该领域推出“存金宝”,但并没有像腾讯微黄金那样引起大量关注。“存金宝”同样挂靠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价格,但实际对接的是博时基金的黄金ETF。用户购买了存金宝,就等于申购了博时黄金ETF基金份额,并不是直接购买现货黄金。
博时基金总经理江向阳透露,目前央行正在推进以黄金交易所现货为基础池的国民储金计划,而博时基金十分看重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希望通过对方的开放平台将该产品的规模做到全国前列。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