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讯,BATJ对于金融牌照的渴求,似乎永无止境。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小贷、征信这类新金融业务牌照,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传统金融的7大牌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在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集齐所有牌照,才是打通互联网金融任督二脉的秘笈?
不妨来看看中国最大的两家综合金融集团——平安和中信,在已拥有全牌照的情况下,如何布局互联网金融。
财富2016年世界500强排名当中,平安集团名列第41位,中信集团名列156位。对比这两家金融控股集团在互金领域的布局,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平安集团,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掌控力极强,无论橙子银行、平安普惠、陆金所或平安众筹均为平安“自营”;而作为国有企业的中信集团,在布局互联网金融时,则大多以财务投资人的形象出现,更愿意拉上互联网领域的伙伴一起试水玩“加盟”。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处处闪现BAT的身影,即使平安和中信布局的企业,也和互联网巨头交织在一起。
直销银行:橙子银行VS百信银行
作为“舶来品”的直销银行,在国内兴起于2013年下半年。这一年为应对凶猛的“余额宝”,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纷纷设立直销银行,作为线上渠道售卖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目前全国已近80家。
“直销”二字意味着没有实体网点和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直销银行通过降低运营成本,“让利”给用户,以此应对互联网巨头的短平快打法。
平安橙子银行到2014年8月才正式上线,当时名为“直通银行”。时至今日,已经让位于“口袋银行”。
橙子银行上线以后业绩平平,平安银行2015年年报中提及,平安橙子客户数仅506万户;到了最近发布的2016年年报中,橙子银行的业绩只字未提。平安银行在2016年“推动口袋银行由金融工具向运营平台转变……同时实现与平安橙子(平安直通银行)账户整合打通。”
平安橙子APP目前在苹果App Store已经下架,搜索结果导向口袋银行APP。后者是平安银行线上服务的主要入口。
中国的直销银行探索从2013年开始,除了名字有新意之外,其他各个方面都是作为传统银行的一个部门而存在。理论上直销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拓新客,实际上却在和传统业务部门抢存量客户。这种客户“左手倒右手”的玩法,对于母行来说已渐成鸡肋。
况且直销银行在决策机制、管理机制、资金来源和人事任命方面,都要受到母行的各种限制,发展创新显得有气无力。
2017年直销银行在中国选择了新的发展路径,中信银行联手百度设立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获得银监会的筹建批复,中信银行和百度持股七三开。
斩断直销银行和母行之间的“脐带”,以独立法人的形式运作,意在避免前文提到的种种掣肘。即便是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的老大——招商银行也在今年2月宣布,将全资发起设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中信集团对于百信银行寄予厚望。早在2015年底,百信银行就召开过新闻发布会,当时的中信银行董事长常振明(现任中信集团董事长)为发布会亲自站台。
直销银行体制上的独立,一定能包治百病吗?从直销银行业务层面看,无论是基金、理财产品销售,还是消费金融等,竞争都已成红海之势。百度和中信联姻,更看重后者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在吸引存款方面的公信力,希望借助较低的资金成本对垒阿里和腾讯在民营银行方面的先发优势。
传统银行的业务重心正在向零售业务倾斜,经历巨幅人事震荡后的平安银行尤其如此。目前负责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行长助理蔡新发,是现任董事长谢永林在平安证券时期的旧部。
——坚持“直营”的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和刚刚起步的百信银行,已然选择了迥异的直销银行发展路径。
消费金融:平安普惠VS中腾信
本文讨论的消费金融,指的是非银行客群的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寡头以及拥有各类场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
平安普惠的前身是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因为不具备放贷资格,所以早期为银行资金提供信用保证保险。2015年,平安整合信保事业部、直通贷款业务和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组成平安普惠。
2016年,平安开始为陆金所上市腾挪资产,将平安普惠的控股权转移到陆金所控股名下。近两年业务量迅速膨胀的平安普惠,对于陆金所未来上市估值将大有裨益。
平安普惠深耕线下已近十年,目前消费信贷领域的线下直销模式,均有平安普惠的影子。直销针对的客群大多没有央行征信记录,传统银行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为之服务。通过线下门店发掘这类有借款需求的客户,进行差异化风险定价,利润高于银行信用卡客群。
据中国平安2016半年报,平安普惠线下服务门店达642家,累计借款人总数达到200万人,累计贷款量近1600亿元。
平安普惠也在不断开拓线上客群。其目前的三条业务线,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和网贷(i贷),每月新增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0%、30%和20%,大部分利润由无抵押贷款业务贡献。平安普惠董事长赵容奭在2016年底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会向有抵押贷款和网贷方向发展,最终形成40%、40%、20%的比例。
成立于2014年的中腾信,实际控制人是中信产业基金,其他股东方包括华联股份、中航信托等。其直销业务模式和平安普惠类似,但专注于工薪阶层的消费贷款。中腾信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其累计放款金额突破100亿,并在全国主要省市建立了100多个营业部。
2015年,中腾信成立全资子公司小花金服,后者以纯线上的大数据风控技术提高放款效率,并且开发出线上商城增加消费场景。
从业务体量比较,平安普惠遥遥领先于中腾信。而体现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不良率,则值得一比。
中国平安上市公司年报并未披露平安普惠的不良率,平安普惠高管在近阶段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口径是3%左右;而中腾信2016年在深交所发行微贷信托ABS的发行材料显示,其不良率为3.2%,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不相上下。
从资金来源看,平安普惠主要获取陆金所的线上P2P理财资金;中腾信则从机构投资者、P2P合作伙伴及资产证券化渠道获取资金,上述ABS产品优先A级发行利率为5.4%,略高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平均水平。
互联网理财:陆金所VS麻袋理财
以P2P起家的陆金所,正在去P2P化。
自2015年e租宝事件始,网贷平台接连“爆雷”,行业风险专项整治和各类监管政策接踵而出,P2P在公众心目中的污名化现状短期仍难改变。志在上市的陆金所,则以“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的形象面向资本市场和投资人。
目前,陆金所已覆盖标准产品(基金、保险等)、非标(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后产品)、P2P(底层是平安普惠的消费贷款)、现金管理和海外资产等。
其中P2P网贷产品,由陆金所旗下子公司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服”)提供,以符合监管要求。目前点击陆金所官网及APP的“网贷”产品,已跳转到“陆金服”(lup2p.com)。
平安以陆金所控股作为上市主体,打包装入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和平安普惠。据第一财经报道,参与陆金所控股IPO的投行已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今年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
正在去P2P化的陆金所,依然在网贷之家评级排名中高居第一。相比之下,中信产业基金旗下的麻袋理财则排名15,无论交易量、用户数或品牌知名度,和陆金所都不是一个量级。
麻袋理财成立于2014年底,APP正式上线已是2015年5月,当时的网贷之家排名是75位,两年不到的时间,排名跃升了60位。
麻袋理财的网贷资产端对接中腾信和小花钱包的消费信贷资产,这和陆金所网贷对接平安普惠的资产类似。
平安“自营”的陆金所和中信产业基金参与投资的麻袋理财,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传统金融机构背书带来的品牌效应,都能够以低于同行的收益率,吸引到互联网理财人群。
随着网贷监管合规成本越来越高,互金专项整治渐次完成,中小网贷平台的投资者会向头部排名靠前的平台集中。2016年交易规模达2万亿的网贷市场,仍然是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互联网保险:众安保险VS和泰人寿
在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当中,众安保险像是个异类。蚂蚁金服才是众安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6%,平安持股只有12%,和“直营”二字不沾边。
2013年众安初创时,“三马同槽”(马云、马化腾、马明哲)的发布会上,就有论者担心,众安的股权如此分散,三马各自又很强势,众安未来的方向该听谁的?
三年过去,众安的阿里烙印已越来越明显。从众安的保险业务收入来看,依赖于淘宝的退货运费险比重仍然很高。2014年占比77%,2015年占比60%,2016年众安希望该业务占比降为40%。众安保险2016年报尚未公布,这个目标能否实现需要打问号。
众安的战线拉得很长,网站上有300多款互联网保险产品,但真正看得见销量的还是只有退货运费险。
被众安寄予厚望的保骉车险,是和平安合作的产品。众安负责线上营销,平安负责线下服务。保骉车险诞生之初,希望实现车险的差异化定价,这也是目前互联网车险行业的创新方向。但车险的线下服务能力是关键一环,这个环节握在平安产险的手里。平安会扶植一个竞争对手蚕食自己的市场吗?
现实状况是,保骉车险推出已一年多,只能覆盖山东、黑龙江、陕西等6省市,在北、上、广等汽车保有量巨大的平安产险重镇,迟迟不能落地。
保骉车险的命运,折射出马明哲布局众安的思路:参股中国第一个互联网保险公司,看看阿里和腾讯能够给保险带来什么新玩法。BAT曾以蛮夷之势杀入传统金融的腹地,平安难道不会“师夷长技以制夷”吗?
众安成立以来利润微薄:2013年亏损近3000万,2014年净利润2700万,2015年净利润1.68亿,2016年合计净利润3900万元。和平安产险、寿险、养老险的体量相比,众安不过是平安的一小块试验田罢了。
但估值500亿的众安仍然手握保监会颁发的互联网保险牌照,到目前为止,这种牌照全国也只有4张。现有保险公司可以经营互联网保险产品,但在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的省市,险种方面仍受到严格限制。
中信布局互联网保险起步很晚。直到今年1月23日,和泰人寿才获得保监会的开业批复。
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国安为和泰人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0%,腾讯子公司持股15%。
虽然和泰人寿自诩为全国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但其拿到的只是普通保险公司的牌照,并非众安的互联网保险牌照。
普通保险牌照受到经营地域范围的限制,注册在济南的和泰人寿,计划在开业两年内把业务立足山东市场。刚开业不久的和泰人寿,看不出太多的线上布局思路。
和泰人寿和腾讯合作推出“一生保”,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手Q公众号线上销售意外身故和意外医疗产品。
与众安相比,和泰无论在产品线、线上销售渠道或者牌照方面,均无优势。中信和腾讯究竟能给和泰人寿带来什么资源,仍有待观察。
结语:
平安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无论深度及广度,目前都超过中信。本文未提及的征信、众筹、第三方支付等领域,平安已有直营系的前海征信、平安众筹和平安付等布局。
马明哲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强调对各个业务领域的掌控力,而看起来显得异类的互联网保险领域,平安产险、寿险、养老险等巨鳄的互联网化进程已在加快。参股众安保险,更像是以较小代价扶持一个陪练而已。
相比平安“自营”的掌控力,中信的互联网金融探索看起来并没有全局设计,中信的各个子公司以财务投资人身份,联合各路盟友,一起分享互联网金融成长的红利。
三年前,“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还是两个对立的词汇。前者指传统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作为渠道和工具开拓新业务,后者是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提升效率或实现金融脱媒。
现如今,这两个词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平安和中信这两家全牌照金融集团的互联网金融布局,竟和BAT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
平安和中信的两种互联网金融格局,孰优孰劣仍未可知。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从2016年起,也开始强调“开放”,马明哲要打造以开放为核心的平安3.0时代。
随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创新融合,正在渴求和已经拥有全牌照的金融竞争者们,或将殊途同归。(文/未央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