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系太落后,现在是做互联网金融的“黄金时代”

我今天主要讲的不是产品本身,主要讲的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逻辑,因为金融是有本质的,把这个逻辑讲清楚了,可以帮我们理解未来。

第一,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制度所理解的未来。宏观的角度怎么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在这里先讲一本书,叫《21世纪的资本论》,刚刚在中国开始上架,这本书出来以后得到全世界经济学家的追捧,大家都在热议这本书。为什么会有人讲资本论呢?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经济制度都有一个资本论,所谓的资本论就是资本和劳动力如何做一个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去推动经济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和劳动者的分享是不是公平,效率和公平是每个经济体都面临的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有资本论。马克思会说资本家和劳动者是搞不好的,劳动者有一天会起来把资本家给埋葬。Piketty(备注:《21世纪资本论》作者)也觉得资本家和老东家是搞不好的,所以要对资本家征收重税。

我写了一篇文章叫“21世纪的资本论应该怎么写”,我讲到了中国的资本论应该怎么写,因为每个国家都是有资本论的。如果讲中国的资本论,可以说在建国以后,前30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最核心的东西是资本的国有化,为了完成它的追求重工业发展的目标,资本基本上国有化了,产权的政策上,取消了企业的私人的产权;在市场的政策上,取消了市场,统购统销。用压低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把所有的资源向重工业的发展倾斜。在宏观的政策上,利率管制,汇率管制,压低利率,压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把所有的资源都向重工业的发展去倾斜,这是中国前30年的历史。

后来出现了消费短缺的经济,我们的福利非常低下,中国是一个城乡差别非常大的国家,在金融体系里,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消费者找不到投融资产品的现象非常普遍的存在。中国原来是没有银行的,因为金融体系是中国国策的一个取款机,即便后来有了商业银行,一直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商业银行很有像政策银行的味道。

如果要看金融的未来,要知道它的大的图景在什么地方?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需要金融的增长支持它,金融就像市场经济的血液一样。在中国十八大以后,将来真的要释放生产力和提高生产力,金融一定要大的发展。但现状是一个资源倾斜的金融体系,它不会非常快的改变,为什么?如果把资源倾斜的政策取消了,比如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发生很快的话,国有企业就受不了了。

这个倾斜会一直存在,存在很长的时间。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关心的一个东西,在现在这个时代,新技术带来的给金融消费者服务有非常大的前途。金融消费者包括了中小企业,也包括了在座的各位的个人的金融消费者,因为资源倾斜的关系,原来投融资产品非常少,由于新技术、由于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前景,而现在的金融体制是不满足这个前景的。

讲一下宏观。这个图告诉我们金融的未来在哪里?这个图讲的是中国和美国消费占的GDP的比例,中国越来越低,而美国是越来越高,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经济,美国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国,甚至可以说是消费过度了,而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生产国,支持它的消费。

由于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国,中国的消费只占了GDP的30%多,美国是70%。美国为了支持它的消费,储蓄率甚至到零了,通过借债,通过不储蓄,在消费,不能持续就发生金融危机。现在中国经济的现状,为什么那么多的行业产能过剩,因为消费国已经出了问题,生产国必须调整,我们是一个最大的生产国。

这是一个周期性的因素,长期来说,这样一个中美失衡的情况必须调整,怎么调整?中国的消费必须有很大的提高,所谓的消费拉动的经济,这是我们中国的未来。长期来说,中国是消费拉动,如果你还有钱需要投资,应该投资的是消费升级,服务升级,体验经济,老年化,投资的应该是和服务业、消费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包括物流、交通、信贷、金融服务、互联网。

金融本质的三个关键词

如果将来看20年,有三个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所以,科技的进步,加上金融,再加上中国消费的前景,有一个非常大的前途。

下面从金融的本质谈一下,我们可以看到的未来。唐朝的小贷的契约,这是从以前的丝绸之路挖掘出来的。这里面有一个居民从另外一个居民左崇喜那里收到30匹丝绸,月息4匹丝绸,如果利息不能按时付每月多付一匹丝绸。

总结一下,现在各种高利贷的因素全都在里面了,小贷是自古以来都有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呢?这跟金融的本质是相关的。如果我们要知道金融的未来,就要知道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功能本质和商业本质。功能的本质很简单,第一个是做支付的,最老的金融产品是钱,后来有了信用卡、储蓄卡、银行卡。第二个功能是投融资,把钱作为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传导,这个传导经常不是一对一的,你还得把钱都存到银行里去,有些时候是穿越期限的,存是短期的,贷是长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险。

如果要知道金融的未来,更应该理解它的商业的本质,三句话:

1、金融产品是卖产品和服务的。任何一种商业行为都是提供一种产品和服务的,当你提供产品和服务,一定要三个东西要注意,什么样的产品?通过什么渠道卖产品?有没有品牌卖这个产品?任何一种商业行为都离不开这三个角度。也因此,马上能知道互联网跟金融是有关系的。为什么呢?互联网第一个是渠道的革命,金融产品不神秘,还是一个产品,是卖产品和服务的,有渠道的问题,有产品的问题,有品牌的问题。

2、金融产品跟一般的产品不太一样,水是一种产品,金融产品跟这个产品可能还有一点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什么呢?金融产品有不定性,金融产品本来反映了商业的风险,代表了商业的活动,它本身是有风险的。还有立项选择的风险,在金融里面都知道,最想借钱的人你是不能借钱给他的,因为他可能把钱拿过去不给你了。再一个风险是道德风险,你把钱借给对方以后,你可能控制不了他。由于这些风险,金融的产品跟一般的产品不一样,它是一个有风险的产品。而且这个风险往往是滞后的,现在不会发生,可能以后才会发生出来。由于有这个特点,就需要中介做风险的界定、控制和定价,这是金融机构最核心的竞争力。倒过来说,互联网除了是一个渠道的革命,另外一个可以做的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平台,有了信息,有了数据,可以大大的降低这个不定性,可以产生新的金融产品。

3、金融机构作为一个中介,需要对金融产品的不定性做一个甄别,但是金融机构本身也是有道德风险的,风险会不会出事呢?可能一两年以后才知道,我现在卖掉,钱就可以拿到了。金融中介也是需要被监管的,这就是金融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有金融的消费者,有金融机构,就是卖这个产品的中介,还有监管者。这三者之间有一个很紧密的关系,如果你要推动金融的发展,需要整个生态圈的健康的发展。

再总结一下,三句话:金融产品也是卖产品的、产品是有不定性,是有风险的,卖产品的机构也是有道德风险的,需要被监管。基本上把金融的生态圈最本质的东西讲清楚了。

案例一:支付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们怎么用它?如果你想知道一个金融产品能够发展多远,一般来说,金融的不定性越大就越难被互联网化,不定性越小的金融产品发展的越快。这是一个原理。你如果想知道互联网金融的东西能够发展的多快?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东西跟商业的结合有多紧密,商业是不是需要这个产品,是不是需要一个商业的场景。如果已经有一个商业的平台,再去做金融和从头去做金融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本来有一个商业的需求,它会发展的更快。

互联网金融能够给我的产品带来哪些贡献?第一,新的互联网对渠道的贡献,原来在线下卖产品,现在是网上了。第二,除了渠道,还能带来新的信息,这个信息可以帮我们甄别风险,降低不定性,从而带来新的金融产品。

我讲几个距离的案例。第一个例子,支付,互联网支付是发展的最快的产品,为什么呢?很简单,它符合了两个原理:一是它跟商业的结合是最紧密的,在互联网的时代就需要互联网的支付。阿里巴巴之所以有今天,跟支付宝是分不开的,网上的交易就需要支付宝,它就发展起来了。二是支付相对的不定性是比较少的,因为买卖双方已经决定要做这个事情了,它的不定性比较小,唯一需要的就是便捷和安全,如果把这两方面做到了,它就可以去发展。

另外,它跟商业的结合是最紧密的。跟商业结合最紧密的道理,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我可以很快的提两个故事,比如说现代的银行,如果看金融的历史,现代银行的产生就是因为支付。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银行是阿姆斯特丹银行,在荷兰,荷兰的船造的很好,很多货物通过阿姆斯特丹运到欧洲。

如果你有很多的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一定是要去支付和结算。由于这样一个背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就诞生了。这个银行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支付和结算,一直做了70多年,到1683年的时候,因为支付和结算,把阿姆斯特丹的贸易做的非常发达,就像支付宝把淘宝做的非常旺盛一样的。在这之后,阿姆斯特丹银行开始提供小贷。所以,当支付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提供别的金融的服务。

第二个例子,山西票号。现在想起山西是一个资源的大省,其实山西是以前的金融之王,因为山西离原来的边境是比较近的,在名朝的时候,有个东西叫盐运,山西产盐,又在边境上,就可以做盐的贸易。做了贸易以后,就需要支付的支持了,他们就有了山西票号,1823年第一个山西票号叫日盛昌,后来有乔家大院,先是有贸易,后来有了支付。山西票号上个世纪初的时候,全体衰落了。衰落的原因,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清政府自己成立了银行,把结算和支付拿过去了,山西票号的核心竞争力就慢慢萎缩了,加上国力不济,它就衰落了。

中国的互联网支付比西方做的还快,我在北美生活了17年,在美国做教授的时候写支票写了好多年,现在美国人还在写支票。中国的支付已经领先美国了,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一定会领先美国,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不够发达,中国的金融不够发达,注定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会更发达,说起来有点奇怪,但就是这样的,因为你可以弯道超车,支付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习惯了中国的支付,到美国就会觉得很不方便。

实际上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支付,谷歌从01年就推出了谷歌的钱包,苹果最近刚刚推出了基于苹果手机和iPad的手机支付,到下个月会推出。这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东西,现在苹果的口号是,要像ipod整合音乐一样去整合支付行业。美国零售的联盟在建立移动支付的体系。

我想说的是,互联网公司非金融机构进军支付是世界范围内的现象,不要觉得只有银行才能做,只有金融机构才能做。互联网公司由于有商业场景这个平台,做支付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所以,支付是走的最快的。在这块,中国多少已经领先于西方的一些国家了。

支付之所以重要,除了是支付本身,另外还是数据的收集。当我们在做支付的时候,就知道了你支付的习惯和信息,我们可以很精准的服务。支付代表了两个东西:数据和支付。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融的服务。比如余额宝。有了支付以后,就可以提供别的金融的服务。

案例二:技术推动的投行变革

下面讲投行的故事。原来是没有投行的,在1812年的时候,美国和英国打了一场仗,它直接导致了加拿大的独立,当时美国政府需要融1600万美金的现金,只融了600万,有了1000万的缺口。当时是没有投行这个东西的,当时到了在纽约的商人,商人说帮着融,他们就把1000万美金面值的国债买进来。

这就是投行的本质,它是销售一种有不定性的金融产品,它要承销,说担保可以做这个事情,而且我有渠道,可以担保承销。有了这个例子以后,我们发现这个东西可以做,因为你可以赚好多钱。

到了1864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又需要钱,这时候他就发国债,想发20年、30年的国债,上一次因为借钱的费用非常高,这次就想怎么办?当时有一个新技术的产品,叫电报。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小的投行,一个叫库克的人说我帮你承销,我不会收很高额的承销费,我用电报的方式帮你做承销。首先他把各个地方小的代理机构做登记,通过打电报的方式,在华盛顿向全国打电报去卖,这是由于新技术带来的一个销售渠道的革命。这个金融产品就发生了变化,这个非常成功,卖掉了10个亿美金的国债,而且是以平价的水平卖掉的,100块钱的面值可以卖100块钱。这就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金融产品的改变,他只收了千分之一的承销费。

到了今天的美国国债,已经完全不需要投行了,美联储就可以做了,通过网络就可以去做了。为什么不需要投行?渠道非常好,美国的国债不定性已经很小了,因为美国政府是最有信誉的政府,它的产品没有不定性,这时候渠道就够了,不用承销机构去承销了。可以看到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透明给你带来的金融产品的革命。

案例三:大数据下的征信体系

第三个例子,消费者信贷。上个世纪初分期付款的方式慢慢开始推行,我们现在用信用卡已经很习惯了,其实信用卡就是一个小贷,而且没有抵押品,其实是很难做的。

在信用卡市场产生以前是没有不需要抵押的小贷,人们一直做的是典当。不需要抵押品,给你小贷是很难做的,消费者信贷是怎么做起来的?在一我开头的时候,慢慢有了分期付款。提供各种小贷,没有抵押品,我怎么知道你的品质呢?所以,我需要一个征信的服务,我们需要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征信是做不了的。包括二战以后,美国有一大批的军人退役,他对金融有需求,如果没有征信的评级就没有办法给你服务,在1956年的时候,美国第一家个人信用评分的公司产生了,到现在还是比较权威的评级机构。

有了征信基础之上,到1958年,什么样的记录都可以进来,这就是大数据的收集。到了1958年,第一个信用卡就产生了。信用卡产生了以后,推的很慢,因为它的成本很高,我们没有足够的大数据把征信做的足够好,一直到60年代有了计算机,这时候我们的运营成本才大幅度降低,这也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征信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信贷,带来了信用卡的普及。这就是科技和金融的关系。由于科技的进步带来金融的创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Visa等信用卡的联盟就成立了。

这是美国的一些信用卡的利率,从96年到现在大概百分之十几,一般的违约率只有3%左右,信用卡这个东西还是挺赚钱的,而且信用卡往往是大的银行在做,越大数据的基础越充分,运营成本越低,其实是一种不用抵押的小贷,它产生的基础是征信和信息,对征信和信息的处理,一定是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这就是科技给我们金融产品带来的创新的改变。

讲一个中国的案例,淘宝在08年的时候只有1000亿的规模,到2012年就到了一万亿,他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08年以后,中国东部加工制造业产生过剩,而在西部,在三四线城市,有庞大的内需的人群,一方面是有需求,一方面是有生产,我们通过互联网把他们接起来,一下子淘宝几年翻了十倍。这就是架构了一个在互联网上国内的统一的大市场,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把中国的生产能力和内需接起来了,这是互联网公司给中国做的贡献。

如果你要把网上的交易做好,一定要有评分,我们可以看得到这个产品,要给足够的评分,做的好就可以做起来了。同样的逻辑,当你把这些都做起来之后,你就搜集了很多信息,我们可以给商家去做评分,有了评分就可以做消费者信贷,可以做小贷,金融产品就产生了。这就是大数据所带来的金融的创新。

今天讲的第三个点是什么呢?金融史的各种产品告诉我们,第一,商业发展本来就会对金融产生需求。同时,技术进步会带来金融创新,这个创新又会带来新的金融需求。什么意思呢?在信用卡这样的金融产品产生以前,你是无法想象消费者信贷的。

将来互联网金融能做到多大,其实是没有足够的想象力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产品没有产生,这个产品的产生依赖于大数据,我们有了新的科技会带来新的金融创新,它的体量可以是非常大的,现在可能没有足够的想象力。不止是现有的金融产品的转型,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对金融的需求。

技术革命有两个好处:渠道,把生产和需求联系起来了。由于大家做事情,就有了信息,有了信息就可以有征信,有了征信就可以有金融。

金融产品的六大机会

第一,理财产品。到2013年的时候,美国大概有60多万亿美金的理财产品,家庭的财富金融资产只有15%的钱存在银行里,剩下的37%是在债券和股票里,48%是其它资产。中国大部分的钱还是放在银行里面,做理财还是比较小的。中国现在家庭的存款余额大概有49万亿,假设这个钱不只是放在银行里,至少有一半转化成理财产品,至少有20多万亿。还有非金融机构,存款大概有40万亿,假设有20%的钱给互联网,可以转成互联网理财的东西,大概有8万亿左右,加起来有三四十万亿的空间。所以说,理财将来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所以,如果互联网公司有一个很大的渠道和平台,是很有可能做一个很大的网上理财的。

第二,消费者信贷。到今年6月份,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只有0.3张,美国在2011年的时候就有1.8万亿持有信用卡,每个人持有7张卡,卡值8000美金。如果每个人持两张信用卡,卡值1000美金,大概会带来16万人民币的需求,比现在的3万亿翻五六倍,这又是非常大的消费者信贷的空间。

第三,小贷。在中国,一般的小微企业,贡献中国GDP占60%左右,如果按照2013年的数字,贡献了大概30多万亿的GDP。中国是一个倾斜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钱70%以上的贷款是向国企、央企倾斜的。所以,一般中小企业、个体户是拿不到多少钱的,这块市场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征信的基础,能够给他们带来金融的服务,这块可能还有十几、二十万亿的小贷的规模,它是在科技进步的时代是有可能产生的。

第四,保险。2013年中国的保险为1.7万亿,互联网保险是非常小的。1.7万亿的保险只有很少在互联网上。中国的保险渗透率是非常低的,中国人买保险的额度是很低的,我们为什么不买保险?因为我们不知道应该买什么样的保险,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所以,这个市场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这块互联网化的话,也有几万亿的空间。

第五,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时代不是简单的B2C,现在是C2B的,从消费者引导零售、分销、品牌、生产。这个时代上面和下面,一个是物流,一个是金融。如果把这个供应链搭起来,信息打通,那么多的信息就可以提供供应链金融,因为我有了大量的信息,我就知道给你提供什么样的金融服务,这又是非常大的一块。

第六,网络银行。腾讯的微众银行已经下来了,阿里前几天网商银行也下来了。荷兰ING Direct网络银行,随着规模扩大,成本是降低的。成本占的客户存款的比率是非常低的,相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它的成本比较低,因为它不需要开非常多的店。但是中国的网络银行,除了渠道的优势,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是什么呢?本来就有一个非常大的商业的场景,无论是腾讯的社交群体,还是阿里的网上的场景,有了这个场景,除了渠道,还有很多非常精准的信息。 如果做的好,中国的网络银行,尤其是已经有平台的互联网公司,借助平台做的网络银行,也可能有非常大的前景,跟从头去做网络银行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客户的基础支持它,有很多的信息,还有渠道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黄金时代

最后提两个:第一,平台优势。互联网金融尤其有未来的,是那些有平台优势的公司。金融很重要的本质是它有不定性,谁能够把不定性降的很低。有了征信之后,就可以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这个市场是非常大,不是没有人愿意投资,而是你不敢去投资。有平台优势的公司,最大的优势是大数据和征信。像阿里、腾讯,可以以这个平台做一个底层,做征信,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以这个为底层,可以跟社会上所有的金融机构,跟消费者结合起来,做非常不一样的普惠金融。这是平台公司最大的未来。中国是个资源倾斜的时代,一下子不会改变的,如果把钱撤出来,那些就会出问题。由于高科技革命带来的普惠金融的未来,就会有非常大的前景。

因为金融机构本身是有道德风险的,做金融机构是需要被监管的。在金融生态圈里,有监管者、有金融机构、有金融消费者。金融消费者,包括了投资人、中小企业、大企业等。如果互联网金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除了要做金融的创新,还需要监管者跟金融机构之间互动,尤其需要监管者知道这是一个大的历史机遇。阿里已经上市了,中国的BAT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做到了世界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由于中国传统的服务不发达,互联网不发达,互联网金融可以走的更远,我们的金融监管者应该懂得这样的机遇,监管者和金融机构一起结合才能创造普惠金融的未来。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是需要金融体系的发展去支持的,没有一个发达的国家是没有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的。但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落后的、资源倾斜的,而且不会很快的改变,否则中国的国企、央企就要出问题了。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新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给金融消费者的服务就有非常大的前途。科技的革命,渠道的革命和信息的革命,还有新的金融创新的产品,由于渠道和信息带来了征信,这就是普惠金融的时代。

所以,如果你要做不一样的金融,这就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这是我对这个愿景的理解。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10-23
中国金融体系太落后,现在是做互联网金融的“黄金时代”
我今天主要讲的不是产品本身,主要讲的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逻辑,因为金融是有本质的,把这个逻辑讲清楚了,可以帮我们理解未来。第一,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制度所理解的未来。宏观的角度怎么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在这里先讲一本书,叫《21世纪的资本论》,刚刚在中国开始上架,这本书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