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13日讯,两会期间,多位一行三会负责人证实,央行正在联合各监管部门制定资管产品的统一标准,并要求对资管产品进行统一的统计监测。
在国内经济领域,原本定义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统称”的证券,往往被局限于全国性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债券等标准化品种。
如今这一问题,正随着《证券法》的修法迎来转机。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指出,当前《证券法》有必要将更多金融产品纳入到《证券法》适用范围进行统一规范,例如“集合投资计划”等理财产品就应当属于证券范畴。
在业内看来,《证券法》若将集合投资计划等类型的理财产品纳入适用范围,则将在上位法层面进一步明确对资管产品规则的统一方向;而更多专家则认为,《证券法》使用范围的扩容或不止于理财产品,场外股债权及衍生品、现货合约、知识产权凭证、保险合约等具有证券属性的经济产物也有被纳入到《证券法》中进行统一约束的理由。
事实上,《证券法》的扩容预期也有望对功能化监管的转型构成促进作用。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仅在适用范围上扩容难以推动功能监管落入执行层面,而落实功能监管仍有赖于金融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证券“扩容”必要性
再有一月左右的时间,市场瞩目的《证券法》修法即将进入二读。
据吴晓灵透露,《证券法》二审稿将体现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完善基本交易制度,二是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留下制度空间,三是更好地进行投资者保护;四是进一步明确市场规则。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高管透露,《证券法》二读的四个特点或均离不开证券范围的进一步扩容,而这也有可能成为此次修法被关注的重点内容。
“扩宽证券的概念范围其实能够对上述几个方向都能形成促进作用,特别是为资本市场留下制度空间。”上述券商高管表示。
根据现行《证券法》规定。所谓证券活动的适用范围是指“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
事实上,现行《证券法》中证券范围的定义过窄,正是立法专家们所关注的重点。
“(《证券法》)仅仅适用于股票证券、债券证券,还是要扩大范围,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的适用领域越来越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金融委员会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表示,“事实上我们的证券还包括股权证券、债券证券、基金证券、特许权证券、物权证券、劳务证券、知识产权证券、信托证券、保险证券等。”
“所以这次修改有增加证券内容的预期,而且最近市场上,又开始整顿邮币卡,邮币卡本质上属于物权证券,现行《证券法》下我们证监会只能管股票债券基金,其他都还没管到。”朱少平坦言。
朱少平认为,当前一些现货交易场所乱象,也与相关的法律关系尚未明确有关。
“比如需要厘清现货与期货是什么关系,现在现货法和期货法有衔接吗?”朱少平告诉记者,“要把期货和现货之间的关系做一个限制性的规定,比如说不能同时做多、同时做空,在监管上、投资者保护上都有很多内容要探讨。”
事实上,拓宽《证券法》的适用范围,也有望进一步强化市场的投资者保护功能。
“只要是证券,都纳入法律的范围,这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就是一种保证,也是在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把害群之马排除出去。”朱少平表示,“还有规定现货与期货市场不能联动做空做多,对市场也是一种保证,使投资者放心进来。”
资管产品归属证券?
目前诸多潜在扩容对象中,将当下处于监管割裂状态的资管产品纳入《证券法》框架的呼声最高。
吴晓灵就表示,《证券法》修订需要考虑是否将集合投资计划列为证券。
两会期间,多位一行三会负责人证实,央行正在联合各监管部门制定资管产品的统一标准,并要求对资管产品进行统一的统计监测。
3月10日当天,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目前一行三会一局已在一些大的问题上初步达成一致,会进一步对资产管理业务做出初步的规范。
但吴晓灵同时指出,目前央行统筹制定的资管统一监管规则“有针对性,但也有不足”。
除法规外,资管业务的法律关系、管辖部门得不到确认,也是亟待化解的问题。
“对于资管产品法律关系的认识不一致,资管既有信托关系,也有委托关系。资管产品本身是一个信托产品,是一种信托关系,本身是一个证券,”吴晓灵说,“如果明确是信托法律关系的证券,可以把监管的责任主体归于证监会。”
事实上,吴晓灵更早前就曾建议,所有理财产品应该归属证监会监管。“各种资金就其本质来说凡是把别人的钱集合在一起的就是投资基金,就应该证监会统一监管。”
业内人士也指出,央行牵头的资管规则可能只是部门规章,未将规则上升至法律层面,而这可能给一些非持牌机构的金融乱象带来套利空间。
“民间金融活动有些也宣称自己从属于资管业务,但这类业务怎么来明确规则和负责部门,仅仅依靠协调机制和多部委联合发文,可能还是会有漏洞出现。”前述券商高管认为。
功能监管之补充
《证券法》范畴亟待扩容的另一面,是近年来无牌照或牌照业务交叉现象,这引发了业界对功能化监管的重视。
“非持牌机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少在肆无忌惮的从事资产管理等业务,还有些在做名义上的连结产品,实际上是二元期权的衍生金融业务,但这类活动并没有得到根本整治,也缺乏对口的负责部门,”西北地区一位地方金融办人士坦言,“这些活动需要更高的上位法来定性,然后再来对口具体的负责部门。”
吴晓灵就指出,在综合经营的大形势下,这种监管形式需要改变,更应该强化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要从单纯的机构监管走向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
“比如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它也在发行类似于二元期权的产品,那么这种行为在功能监管的趋势下,应该受到证监会的管辖,”前述金融办人士称,“《证券法》将更多交易活动纳入适用后,这些业务接受证监会监管也有了上位法保证。”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在分业监管格局未变的情况下,依靠《证券法》的完善来强化混业监管仍然会有难度。
“实行跨界监管或者是横向合作监管,《证券法》里一定会有所表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比如说表述为一行三会跨业跨界横向联合监管这样,但是要说金融业分业监管要走向混业监管、集中监管,是很难通过《证券法》来实现的,因为这超越了《证券法》本身的授权。”
而前述金融办人士表示,上位法的完善仍然会对功能化监管构成补充意义。“混业监管、功能化监管并非一步到位,但上层法律的明确具有必要性,因为部门的行政法规后续都要依托于上位法制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