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证券时报 刘筱攸
3月10日讯,国内267家持牌公司构成的第三方支付版图,正迎来技术路径竞争、综合金融场景构筑、资本市场进阶这三大变局。
借壳受阻后的8个月,银行卡收单巨头拉卡拉支付正式挥别重组道路,转战独立IPO:其在上周五进行了预披露,拟发不超过4001万股登陆创业板。要知道在此之前,登上A股的13家支付公司大多都是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或者参股的形式,变相跻身二级市场。如果此番拉卡拉顺利入场,将成为国内第三方支付以主营业务独立上市的第一股。
在笔者看来拉卡拉支付的招股书本身,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支付技术变革简史。回溯拉卡拉支付近几年的经营指标,个人支付收入从14年高峰时期的2.39亿元,滑坡至15年的2.11亿元,而去年的前三季度甚至较上年末几近减半,只有1.11亿元;但值得一提的是,其收单业务的收入却还是以每年数亿元的速度保持高位增长。
那么从14年开始,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你还记得,14年末,微信对标支付宝弄出了个微信支付,并在15年除夕当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祭出了“微信红包”这一小额转账利器,瞬间撬动数亿级的绑卡量。这为后来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与支付宝平分秋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这整一件事的意义在于,电商、社交等互联网巨头从彼时全面觉醒,他们意识到“支付”对于自身分羹庞大的消费市场、乃至于将来以此来布局金融版图的战略意义。从14年开始,互联网巨头开始以庞大的用户为基础,对新兴支付模式进行探索,个人支付业务领域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用户习惯由线下刷卡支付,批量向线上网络支付转移。
传统的银行卡收单机构当然不会白白拱手让出江山,开始尽可能地瞄准移动支付大势,推出契合新技术、并且便于商户受理终端升级的产品。这也就是拉卡拉支付在招股书里,用了大篇幅阐述的拥有扫码支付、NFC闪付功能的智能POS,以及可穿戴设备智能支付手环等适应新兴支付技术及支付场景的迭代产品。
以上就是第三方支付领域已经经历和必将持续经历的业务模式与技术路径双升级。而第二个正在发生的变局,是第三方支付在主营业务支付上,构筑的金融场景越来越多。而拉卡拉集团几乎可以成为走综合金融之路的样板之一—其在招股书披露,除了拟上市的主体支付公司,拉卡拉还下设小贷、众筹、征信等控股或参股子公司,成为金服板块,主营增值金融等业务。
事实上,从15年开始,就已很难再把第一梯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们,仅仅定义成单纯的收单机构了。除了这一次准备破门A股的拉卡拉,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等,都背靠不同资源、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从不同的优势角度切入同样一条综合金融业务链条——这个商业链条囊括企业精准营销、企业销存电子化、企业账户托管、企业评级、企业或个人征信、小微或个人授信、基金代销、现金管理等,撬动着从支付衍生出来的各种业态。
拉卡拉集团的野心可能更大一点,不满足于创业业务板块,而是还会利用资本,参股或控股其他金融机构。按其董事长孙陶然的说法,拉卡拉正在谋划与其股东联想控股一起发起联信证券,还参股了包头农商行,未来还会有类似的运作来拓宽金融版图。
综合金融场景的构筑,是第三方支付正在发生的第二个变局。
最后一个变局,是第三方支付发展十余年之久后,行业优胜劣汰带来牌照的收紧,已经成熟企业向资本市场的集体进阶。在前三批支付牌照都延期续牌后,央行6月份才会公布第四批支付机构的续展结果。而在新牌照已经全面停发的眼下,第三方支付壳价格水涨船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在去年上半年,一张经营范围为全国,业务范围囊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的“全牌照”,裸牌(不含备付金)卖到3亿元。而现在,在笔者的朋友圈中,一张不含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三大支付业务牌照,卖到了7.5亿元。去除里面的1亿元备付金,实际裸牌价格去到了6.5亿元。
成倍涨价。而有这一行业的老兵告诉笔者,源头上收紧入场者、存量的价格被市场认可、优秀的先行者开始对接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市场趋于成熟的表现。孙陶然的判断则更为乐观,他认为从今年开始,会迎来一波第三方支付上市潮。
总而言之,第三方支付,三大变局已至。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