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 刘楚童
3月10日讯,在中国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迅猛的同时,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也并没有停留在信用卡、现金时代。
NTUCFairPrice是新加坡人最常去的大型连锁超市。现在,新加坡消费者购物流程是收银员告知消费金额,消费者拿出拥有VisapayWave标识的信用卡,在识别设备上轻轻一拍,不需要签字或输入密码,即可带着购物袋和信用卡离开。
通过VisapayWave卡片进行支付是非触控式支付的一种,消费者在付款时不用将支付卡插入读卡器,只需在收银台的非接触式读卡器的提示下,将卡片置于距离读卡器4厘米以内距离,读卡器上的显示屏将提示交易信息。
Visa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澳大利亚使用Visa卡进行现场支付的交易中,这一比例占到近90%,新西兰比例超过60%,新加坡则超过45%。
据悉,VisapayWave技术不仅可用于信用卡,同样可用于借记卡、手机或贴片设备上。依赖payWave技术,不管是各种卡片还是手机、贴片设备,只须在非接触式读卡器提示下放置在有效距离内,就可快速完成支付。
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在国外白领间风靡。加拿大支付公司Moneris一项最新的调查发现,在更愿意使用非触控式卡片来进行支付的人群中,18-34岁的人占67%,35-44岁的人占56%,55-64岁的人占48%,65岁及以上的人占49%。
各类大型超市、咖啡馆、快餐店、电影院等人群聚集,且商家希望快速、高频完成交易的场所,是VisapayWave支付方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场所。
“截至2015年12月,全球已有66个国家和地区使用VisapayWave卡和手机设备进行非接触式交易,这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支付方式。”Visa东南亚产品部副总裁JamesLim告诉界面新闻记者:“VisapayWave技术需要在4厘米超短距离才有效,卡片始终在持卡人手中,这无疑将降低风险。”
遗憾的是,由于Visa仍未拿到国内银行卡清算机构牌照,尽管国内信用卡用户能够在柜台开出有VisapayWave标识的信用卡,但在国内无法使用payWave支付。
而在印度,数字钱包支付技术由于印度央行的大力推动快速发展。今年2月20日,印度国家支付公司(NPCI)和Mastercard、Visa两家卡组织共同开发的印度独特的二维码BharatQR上线,让商户和个人用一套统一的二维码。
作为一套由印度央行联合国内最大的五家银行推出的支付系统,它被印度消费者快速认可。
BharatQR风行受益于印度央行废钞令。在2016年11月印度总统莫迪突然宣布废除500及1000卢比纸币的发行和流通后,一夜之间占货币流通总量86%的现金退出市场,导致了在印度六个主要城市的银行柜台和ATM机前的换钞长龙,也令印度的电子支付产业处在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由于并不是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能获得政府授权的支付服务许可证——界面新闻曾经对阿里巴巴投资的Paytm进行报道——以Paytm为代表的新兴电子支付公司和Visa这样的信用卡收单巨头在废钞令背景下迎来了机遇。
在2016年最后一个季度,Visa在印度市场支付业务笔数猛增75%。Visa首席执行官AlfredF.KellyJr.在2017年2月2日的集团内部电话会议中提到:“印度经济新政促进了商家和消费者更多地采用电子支付。”
而据新兴的印度本土电子支付巨头Paytm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印度停止大额纸币流通的前三天内,该公司的移动支付APP使用次数增长了大约6倍,在之后的一个月左右,新增了400万用户开始使用Paytm手机钱包。
印度的嘟嘟车(tutucar)是当地人和游客习惯使用的交通方式,现在,嘟嘟车车主会在收费时亮出手机中二维码,印度内使用Paytm或全球内使用Visa的游客都能够使用信用卡数字钱包进行结算。
消费者在使用这种新型支付方式时,不必再为商户提供的不同支付网络下不同的二维码而发愁。商家只需展示一个二维码供消费者扫描即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