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融投资报
3月10日讯,股债两市低迷时,公募基金自然不好卖,因此,延长募集时间自然成了基金卖不动的标志之一。《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或许是为消除这种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近期有多家基金公司想出了“破解”之道:即先将募集期定至规定的上限3个月,然后当基金符合成立条件之后,又往往提前一两个月结束募集成立,营造出一种受市场关注、被抢购、供不应求的假象。近期前海开源、德邦、国海富兰克林、海富通、信诚、永赢等多家基金公司均运用了这一手段。
大跨度将募集期顶格排满
3月9日,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主题发布公告称,该基金自3月10日(含当日)起不再接受投资者认购申请,提前结束募集。看起来似乎是投资者认购踊跃促使该基金提前结束募集,但事实上,该基金自2月3日就已开始募集,而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5月2日,长达整整3个月。《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基金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不得超过3个月。”也就是说,该基金先是大跨度将募集期顶格排满,然后过了成立门槛再提前结束募集,乍看起来就像是卖得好。
无独有偶,3月8日,德邦群利债券基金也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保护投资人利益,自3月8日起不再接受投资者认购该基金。而该基金自3月7日起发售,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6月6日,也是整整3个月。《金融投资报》记者统计发现,这已不是个例,近期在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已蔚然成风。仅2月份中下旬以来用了类似“套路”的基金,就包括国富恒通纯债、海富通欣享、信诚至诚灵活配置、博时富海纯债、金信民兴债券、永赢添益债券、永赢瑞益债券、中融物联网等。
还有一种“套路”与之类似,即先是排满3个月的发行期,但由于基金仍然不好卖,发行期快满3个月时一旦过了门槛,提前几日结束发行,提前得有“勉强”意味,代表如兴业福鑫债券、西部利得祥逸、平安大华惠裕债券、中欧强泽债券。
以兴业福鑫债券为例,该基金自去年12月20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期为3月19日,但该基金宣布3月7日起不再接受申购,仅仅提前了10余天。
两种套路虽然在时间上有所区别,但本质上一样,可能造成投资者以为该基金销路很俏的错觉。
需警惕“提前结束募集”
那么,这是不是基金公司有意而为之呢?先来看这些基金的发行结果如何。《金融投资报》记者统计发现,截止3月9日,上述提到的基金大部分还未宣布成立,未公布募集数据;已公布募集数据的基金包括金信民兴债券、永赢添益债券、永赢瑞益债券、中融物联网、中欧强泽债券,除中欧强泽首募规模为14亿元以外,其余几只基金的首募规模均为2亿元或2亿元出头。可见,提前结束募集并不意味着卖得好。
另一方面,有必要首先将募集期安排为3个月之久吗?以今年以来成立的基金为例,截止今年3月9日,年内成立的基金平均发行天数为23.46天。当然,其中或许有部分委外定制基金的影响,那么剔除首募规模在2亿元至3亿元之间且发行天数小于5天的基金,以减弱委外定制基金的影响,剩余基金的发行天数平均值也仅为25.28天。仅有7只基金的发行期用了80天以上,而这些基金多为跨元旦、春节发行。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数据来看,3个月满格发行并没有什么必要。之所以不少公司选择这么做,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基金发行人对未来市场存悲观预期,认为基金将不好卖,于是先安排3个月的满格发行期,万一符合成立条件了再提前结束募集;另一方面,如果发行期定短了,万一到时候不符合成立条件,宣布延长募集对基金管理人来说是一种偏负面的影响,会给投资者该基金卖不动、该产品不受市场待见的信号,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打提前量,定满格发行,届时提前结束发行反倒还可能变成积极影响。
也有观点认为,从基金管理人积极上报新产品和发行新产品的速度来看,他们对后市并不存“悲观预期”,因此后一种可能性的概率更大。
事实上,在基金发行总量过4000只、9个月就新增1000只、竞争激烈的今天,没有大牛市的狂热助推,想要基金卖得好,恐怕也只能拼投资研究实力了,提前结束募集什么的,水份太大,投资者需警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