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板富
3月9日讯,有人说,资本市场属狗,有着一张二皮脸,意思是阴晴不定,说翻脸就翻脸。
因此呢,在资本市场混的人,也慢慢的养成了这个习性。
这不,前几天还郁闷之极的一帮人,昨天又高谈阔论了。
就在前天晚上,证监会公布了11家公司首发过会,无一被否的消息。
于是乎,前几天还郁闷的一帮人,吃过火锅,唱着歌就去找乐子去了。
殊不知,就在几天前的一组数据可能让众多正在排队IPO的心紧。
这组数据是这样的:
2017年1月至今,证监会发审委合计审核了67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54家获得通过,9家被否,3家被暂缓表决,1家取消审核,IPO审核通过率为80.59%,
大大低于2016年92.16%的审核通过率,也创下近5年来的新低。
很多人说,这是IPO审核越发趋严的信号。
其实,这么解读并不错,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最近的表态也显示,IPO在要量的同时,也要质。
在这富姐要说的是,IPO审核趋严将是常态,幻想去年92.16%有些不切实际,因为那个数据是假的!!!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据各大媒体通常引用的数据:2015年、2016年新股发行企业通过率分别为92.28%和91.21%。
这是一个让人欢欣鼓舞的数字。
毕竟,超过9成的过会率,就意味着,只要你的公司不太差,你要你不是那个喝水都会塞牙缝的倒霉蛋,ipo还是蛮大希望的。
因此,当今年前3个月,IPO过会率突降到80%的时候,大家都有点慌了。
其实,这里有几点认识上的偏差:
1、前3个月的数据,并不一定能代表全年的走势。这不,3月6日11家同时过会后,整体的成功率又往上升了一大截。
2、2015年、2016年的高过会率只是账面数字,实际数字比这个要高。
3、有统计显示,近10年真实的IPO过会率大约在70%左右。
至于为何是这样,富姐下面会花一点笔墨跟大家说一下。
之所以10年来的ipo过会率只有70%这一说,是因为由于一些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自己难以通过发审,因此有许多主动撤回材料或者终止上市流程的情况。
而现在超过90%的过会成功率中,是把这部分排除在外的。
这种其实也是一种IPO失败。
那么这样的情况多吗?其实挺多的。
我们来看一组官方数据:
根据证监会的统计,2016年1-9月终止审查首发企业有73家,其中,主动申请撤回企业56家,财务数据超期3个月自动终止审查企业18家。
而按照刘士余的说法,整个2016年有90家企业主动从IPO排队的企业中撤回。
先来看下9月之前56家56家首发企业终止审查的原因:
1、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24家企业由于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42.86%。
2、报表项目异常变动,不能合理说明原因,3家企业由于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5.36%。
3、未能回复审核中提出的问题,1家企业由于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1.79%。
4、未及时更新申报材料,导致财务资料过期三个月自动终止,18家企业由于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32.14%。
5、经营战略及上市计划调整,6家企业由于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10.71%。
6、合规性问题未解决,影响发行条件,4家企业由于此原因终止审查,占比7.14%。
而这种情况并不是2016年独有。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图表:
2006年至2016年十年合计来看,总审核家数2,548家,其中:通过1,829家,否决311家,撤回约408家,实际审核通过率为71.78%,约三分之二。
得重点交代一句,上面这张图和数据来源于微信公号《致同中国》中的一篇文章。文章显示上述数据来源:2006年至2011年数据来源于证监会2012年保代培训讲义;2012年及2016年数据系致同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信息整理。
但上述数据是否完全准确,还有待商榷。
比如2016年的数据就不准确。
因为按照上述证监会刘士余公布的数据,2016年总共有90家企业主动从IPO排队的企业中撤回,而上面的图表显示只有10家。
富姐估计,上图中2014、2015年两年的数据也是有误的,但富姐未能找到更准确的数据。
因此,如果再次梳理过去10年的IPO通过率,可能根本达不到70%的成功率。
所以,富姐要提醒一点的是,尽管IPO加速,尽管机会难得,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只要是阿猫、阿狗都能去IPO。
有梦想是好的,但梦想要看阶段,要看自身实力。故,在IPO前,还是要认真审查一下自己的。
该怎么审查?且往下看。
如果不算上面这些终止审查的,过去几年ipo失败的原因大致如下:
对新三板而言,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寒冬后,我们短暂迎来了春天的脚步。
由于受限于新三板的流动性和估值压力,许多企业把ipo当作是救命稻草。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280家新三板企业处于上市辅导期,59家IPO申请已受理。在IPO正常待审的排队企业中,新三板企业占到六分之一。
至于,未来的IPO之路要怎么走,我们还是要且行且珍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