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那些潜滋暗长的信用风险

文|愉见财经

3月8日讯,在让一大批银行们正愁眉莫展的同业业务地带,有一堆“人艰不拆”的问题。本期“愉见财经”,偏要来拆一拆。

拆一:

前两天见了某银行管这摊子事儿的哥们,愁。大意是同业业务里,资产端,有债券盘子已经浮亏了,但暂时还暗藏在水底,因为还躲在“持有到期”项里。见他那天他就是来上海谈一家券商资管的,目的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对接模式,要么投点什么把浮亏扭过来,要么趁报表体现这些亏损前,找个什么模式把这盘子先接出去,回头再接回来。而据说一些“聪明”的资管们,早已经替银行有压力的非标资产、浮亏的盘子们想好对接模式了。(欢迎关注“愉见财经”,以后咱们来拆各种模式。)

听他的意思,同业链条资金紧张加剧了债市调整;债市调整又让同业业务日子更难过。当然一切的大背景,是“洗洗更健康”的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这本来就会逼着同业杠杆过高、流动性接不上的地方,小雷先爆破,以防止累积系统性风险。

各位关注银行业的观察者,2017年不妨跟踪一下那些同业业务激进、表外规模特别大的区域性中小银行。这一年,他们会走得艰难。

拆二:

请问银行们,你们同业负债端的期限一般是多少?而资产端呢?如果“愉见财经”没观察错,负债端都是一年以内的吧,但非标啦、信用债啦,可远不止一年期。谁都知道,期限一错配,比资产信用风险更高悬脑袋顶上的就是流动性风险了。以前银行们敢敢做、加杠杆做,是因为央妈慈悲,“利率走廊”上一直源源不断有低成本资金可拆。现在可不一样了。

这样一来,就有了流动性风险,换句话说,有了变现压力。

拆三:

说来你们也许不信,我的感觉是,银行间本身自己对于刚兑的信仰是很足的,几乎比我们这些外人更有执念,他们的很多交易决策都是建立在刚兑神话不灭的基础上的。就像太信任婚姻神圣、因而全情投入的一方,突然要接受另一方出轨,这种影响会被放大。

而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大家都看到了:已经被捅出来的银行间那种同业理财刚兑打破,已经三单了,2017年也已经一刀捅下去了,这还不是什么农商行城商行,而是那个字体红红的知名股份制银行哦!

说来也许你们又不信,有些银行对待这同业间的授信,决策方式真是粗线条,就看你规模、看你资本金、看你股东牛不牛、然后看你有没有负面新闻。因为不够精细,所以也反应也容易粗暴。据我所知,多家银行的同业审批今年都一下子变紧了。

拆四:

紧,就容易断。

比如非标。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一个秘密是,本来,非标里就有一批,就是表内不好做、贷款不好放嘛,所以才放去表外养着。这在部分银行人的思路里简直就是存贷的变种:变成同业负债(发理财、发存单)对接了那些压不进表内的资产。现在表外如果也紧了,那该忧心的很可能就是部分非标资产,期限错配的资负之下,给你续命的新的钱在哪里?

再者,是恶性循环了的债券市场、企业债融资环境。也是一样的道理。银行表外收缩是大概率事件,他们当然很难率先主动去压非标规模,所以压缩会主要集中在信用债上头。

这根导火索一弯过来考虑,我们就有必要注意一下那些低评级信用债发得老多的企业,要割肯定从低评级开始割起;还有那些债务结构短期化比较明显的、债券到期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我看过华创证券知名的屈庆团队对此的一个财务数据整理,一年内到期债券规模排名靠前的行业有综合、电力、基建、煤炭开采、多元金融、钢铁等。那再换个视角,从理财资金来跟踪,投向的行业最集中的,是土木工程建筑、房地产、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热力生产供应、道路运输、农业、煤炭开采等。

拆得差不多了。回过头来讲几句平衡的话。

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值得关注,但中国银行业整体而言仍然是稳健的。同业紧张对部分企业信用扩张自然是一棍子抑制,债券到期周转不那么顺畅了,短期内债市也有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去杠杆才是防范大风险。那些不透明的、监管套利的地方,是该被好好捋一捋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08
银行那些潜滋暗长的信用风险
已经有债券盘中浮亏,但暂时还暗藏在水底,因为躲在了“持有到期”项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