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华网
3月8日讯,有统计显示,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到2016年规模已突破800亿元。代表委员建议,一方面要对部分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校园贷平台予以规范清理,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正规金融机构尽快补上高校金融服务短板。
现状:学号就能注册 校园贷低门槛催生三大乱象
只需提交个人身份证号、所在院校、入学年份、学号、专业等个人信息注册及验证,在线录制视频签约,最短10分钟就可以在网络平台获得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的学生贷款。近年来,针对学生群体的校园贷款成为网贷平台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之一。
记者在主营校园贷款的“名校贷”网站看到,超过50%的申请借款用于创业启动,16%用于培训,应急周转、消费购物、旅行等也是申请借款的主要原因。
校园贷的低门槛以及大学生这个特殊客户群体,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三大乱象:
——有的机构在贷前环节虚假宣传,实则高息放贷,超出大学生合理承债范围。网贷之家的报告显示,部分校园贷平台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0-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要更高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
——有的机构设置贷款陷阱,甚至以“裸条”作为担保方式。在贷后环节又暴力催收,突破法律道德底线。
——有的机构内控缺失,对借款人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甚至被贩卖,导致伪冒欺诈事件。
网贷之家研究中心总监于百程表示,校园贷的审批一般通过学生证、身份证以及学信网信息等来进行风控,这些信息有被冒用的可能,之前也确实发生过此类案例。这对学生未来找工作、贷款等,都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
尴尬:商业银行对高校消费金融服务的覆盖严重不足
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大学生的总体消费规模已提升到4500亿元左右。在学费支出之外,大学生正常的消费需求涵盖了培训教育、健身美容、游戏娱乐、社交往来等各个方面。
针对这么一个大市场,商业银行的覆盖却存在严重不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副行长许罗德告诉记者,当前商业银行在校园提供的信贷服务仍聚焦于政策框架下的助学类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而面向更广泛大学生群体的商业化消费信贷,几乎等于空白。
以信用卡业务为例,从2002年起,商业银行曾较大力度推行大学生信用卡,确实也产生过学生过度透支、家长被迫还债等事件。出于审慎监管原则,2009年后监管方大幅度提高了学生信用卡发卡门槛,此后商业银行基本退出了校园信用卡市场。
与此同时,一些市场化机构乘虚而入,大量提供“校园贷”,导致问题频发。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各地都加强了对于校园贷的排查和监管。于百程说,现在不少网贷平台已经明确要退出校园贷市场。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表示,校园信贷属于成长链金融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授信是合理的,关键是要引导其健康发展。许罗德也表示,其实商业银行是有动力开拓高校消费金融这个市场的。“这不单是为了眼前的收益,更是为了培养潜在的优质客户。”
补空:推动商业银行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大学生财商和守信意识
校园贷市场如何规范、健康地发展?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建议。
许罗德表示,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应具备普惠性。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因为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高校消费金融服务中应扮演主要角色。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要开发有针对性的高校消费金融产品,合理设置消费信贷额度和利率,使这些产品符合普惠金融属性。另外,依托自身的风控体系,商业银行要建立大学生的资信和承债评级模型。
对于市场化机构来说,开展高校消费金融业务除了需要资格准入(包括风控能力和合规销售等),还应尽量减少学生的现金类消费信贷使用,以抑制非理性消费的倾向。
同时,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翟美卿等表示,学校除了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的防范,还要着力培育大学生的财商素养和守信意识。可以通过金融知识竞赛、征信知识宣讲等,让学生识别金融陷阱、做好自我保护。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信用状况将直接影响其以后毕业、就业、创业、出国深造、贷款等重大事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