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愉见财经
3月6日讯,前阵子我做了一个问题理财平台的调查报道,结果文章刚一出来,就被我一个资深做了20年金融的朋友打电话劈头盖脸一顿骂,说这样写出去,他还陷在里头的最后的一笔投资款出不来了。
我很吃惊,因为我本以为,只有不懂金融的投资人会被这样“外炫内空”的问题平台骗进。我问他,你难道看不出这平台在自融吗?难道看不出这平台资金链早已出问题了嘛?难道看不出根本不存在什么正常的项目,收益能够填平这平台的运营和资金成本了吗?我这搞金融的朋友答,当然样样看得出,而且正是因此才投资,平台有问题,所以愿意出高息,而且他可以走某种特殊通道再分一半平台业务员的业绩提成奖励,叠加起来的资金利息远远超过他搞来这些钱的资金成本,而且他投进去的全是短标,抽身也快。
他说,问题平台才是机会,在上一轮不管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平台的白热化竞争里,踏踏实实找风险较低的真标的的平台,业务量是不可能起得来的,除非有大股东能拼爹,否则早就被边缘化了。反而是问题平台,问题越大揽钱越不遗余力、宣传声势越大前来送钱的傻瓜就越多。反正倒霉的都是接最后一棒的人,他只要能在平台倒掉前把“接力棒”传出去,就可以刀口舔血赚快钱。
我这朋友也的确赚了,他虽然是被闷进去最后一笔款,但大多数投资款已经成功抽身,赚的利息已经大于拿不出来的部分了。
这个电话,让我不知道哪里有种悲凉的感觉。开公司的、做买卖的、做平台的、做投资的,如果都是在这样一个思考逻辑里弱肉强食,甚至不需要仁义和正义了,那到最后,我们所有人都会面临一个没什么商业信用,没什么可以参考、可以相信的商业环境、投资环境。
我想起我采访过的一家很早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也很早就尝试转做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公司,在支付的主业里,他们可以想尽办法、甚至不惜违规来尽快把量拱上去,这样在互联网金融那头,他们就可以顺利踩上风口、就有故事好讲,有故事讲就是有风投,有风投就是马太效应里的赢家。那些老老实实做主业的呢?对不起,你不肯违规、又不肯亏钱来拱业务量,那你的成本一定太高,市场一定很小。
我当了5年多财经记者,采访到的这样“劣胜优汰”的故事太多了。钢贸、水产、木材贸易,最快的赚钱手段是搞来银行融资然后投到2013年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房地产里头,那贸易的主业赚不赚钱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跑量、跑流水、堆一大堆货物在库里然后重复质押,搞个市场和一堆老乡,做大担保融资的量,产业全部金融化掉,杠杆高企。比如钢贸吧,那些不会这么做的贸易商全部靠边站,业务量萎缩关门歇业,于是到最后,一整个行业全都操着福建周宁口音。
可是这样有意思吗?一整个行业,起来了又衰落,卷入者多败俱伤;又一个行业,起来了又衰落。现在是,我们家的小区内商业街不到200米的地方就开了3家理财门店,一个行业起,一个行业又开始了掉头向下。
周而复始,一样的老实人难赚钱,一样的金融游戏,一行的高企的杠杆,一样的集体疯狂,一样的到最后一起埋葬。
前两天我去新加坡采访,一个非金融行业的当地人问我,e租宝是什么公司。我奇怪他怎么会知道e租宝,他说,哦,他们老板好有钱,在圣淘沙哪里哪里有很大的豪宅。末了他加了一句,你们中国的老板们都好有钱,新加坡最贵的屋子都有中国老板在买。
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默默接了一句话,是有钱,但不一定是自己的钱,更不一定是不蒙不坑的钱、良心钱。
回国的班机是凌晨抵达的上海,接我的朋友很自然把车开到了机场到达处的门口。我问他怎么没进车库接,最近不是严管吗?他说本来是要进地库,但看到旁边的路通着,没栏杆也没人管,都凌晨了哪里来的警察会罚款,当然就走这边了。他的神情里,有一种理所当然。也许是我又想多了,坐在车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好像习惯了这样的“聪明”,只要没有成本,不违规的好像都是傻瓜。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为什么我们不能活在舒适的利人利己、心安理得里,非要违规开个车,然后左顾右盼看哪里有探头或交警。
在商业社会,这样的“聪明”比比皆是。好像很多企业都有一本避税、甚至逃税经。很多企业还有三本账本,税务看见一本、银行看见一本、但都不是他自己实际的那本。
想要弄一笔钱,那就成立一家财富管理公司A,再暗地里做一家自己可以实际控制、但对外是自己找来的假股东和法人的公司B,A公司为B公司项目募资,B公司去投投房地产,或者现在流行借壳港股,成了港股股东了,股权还能质押融资,融来的钱还可以继续滚动,或者还还A公司理财平台上的利息,再到处做广告、赞助论坛,虚张声势,搞来更多钱。于是一个“有借有还、社会形象良好”的A公司就诞生了,借新还旧不愁。至于B公司的项目,股票大涨当然就皆大欢喜,捞钱走人,要投得不好,有什么关系,A平台可是圈钱利器。
当然这个还太LOW,来个上市公司,再玩得酷炫一点,耍个时髦概念来个增发,弄来钱转头就进房地产,房地产赚了皆大欢喜,亏了,就做个方案回购进上市公司。股民利益?不好意思那都是股东大会上的嘴皮子。不信你问问身边的投行朋友、相关方面的律师朋友,他们玩得多了。
我还有个朋友,投资只有一条原则:要有政府背景,最好有隐性的政府信用背书。比如他也投现在声誉不怎么好的P2P,但就盯着某个有城投股东背景的、某政策性银行“站台”的那个网贷平台投。
我对他很是“呵呵”,说,这不摆明了就是银行到期吐出来放不掉的地方平台贷款项目嘛,改头换面再加点融资成本,扔到网络平台上直接问散户要钱嘛。他可不管。他说这年头,地方政府也是政府,地方城投也是政府隐性信用的,不相信政府还能相信谁?就算项目不够好,总算不是明着骗钱的吧。
是啊,相信谁?在股市里,价值投资变得越来越难,烂公司飞上天,“过山车”准点来一班。寻找商业信用,发现青黄不接:老的,再央企再国企再曾经信用响当当仗着行政级别出来谈业务牛哄哄,但却已经有可能走向落后的,要被去产能的、要逐步退出的;新的,代表新科技的、新方向的,不是没有,但还不够多,有的那几家,已经上天了,一杯鲜榨果汁里已经半杯泡沫了,还有些滥竽充数的,还有些骗子混进来的,更多更杂更可怕。
骗子故事实在太多,所有的衡量尺度都有可能偏颇;想自己尽调项目吧,信息又都是不透明的;想有外部参考,评级体系滞后;想有人能盯能预警,监管滞后。到最后投亏了人人喊政府,拜托,政府凭什么拿着所有纳税人的钱救你们那一小撮人,问问我们没做这个投资的人同不同意。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