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的黑暗秘密:用户数据随意倒卖 催收员帮你借钱

文|一本财经

3月6日讯,从2015年开始,消费金融一个重要的分支开始强势崛起。现金贷正在以熊熊燎原的趋势,席卷而来,一二线城市以线上为主,三四线城市以线下为主,几乎侵袭中国所有角落。

为了获得流量和客户,某些平台正用一些“黑暗法则”野蛮发展:数据倒卖分单、强制逾期、催收帮你借钱,坏账全听指挥……

而一切的不正规,正在推动行业出现高危信号:一人多贷,正在成为普遍现象。

这个利滚利的游戏一旦开始,大部分人都深陷黑洞,难再转圜,直到崩盘。

谁又来为这场虚华买单?

获客之战

“采购用户数据,然后电话销售,这样能快速入门”,90后毛文兵,刚成为一名线下贷款门店的销售员,老前辈们,给他传授了一套速成经验。

在各大信贷员的QQ群里,用户数据被随意贩卖。一份上万用户的数据,只卖200元。

毛文兵尝试买了一份,用户全是真的,但被信贷员反复“清洗过”,价值榨取殆尽,“很难再捞”。

毛文兵开始明白,一手的数据更有价值。

他开始去和各小区的物业人员“频繁接触”,并用各种利益诱饵,让物业将业主数据出售。

等他“洗”了一遍,再丢到群里反复卖,“一份要价一两百”。

而数据的买卖,在现金贷行业早就是公开秘密。

“大公司都是高层集中采购”,入行好几年的王俐说,每月,公司总部就会下发一份“客户数据表”,让大家电销。

除了数据买卖,毛文兵也吸取了一些“传销”精髓。

他找了一群“广场舞大妈”,将其发展成为下线,只要介绍成功一个客户,就给大妈们500元的红包。

大妈们也确实给力,每个月都能给他拉来好几单。

这些小聪明手段,被信贷员玩得炉火纯青。

实际上,分单才是让从业者迅速暴富的“高段位”玩法。

“比如一个客户想借10万,但我们平台上只能借5万,剩下的5万,我就给其他同行,对方的提成,再分我一些”,王俐称,这就是“分单”。

因为“分单”诉求,信贷员们极为抱团。

他们成立了大量的微信和QQ群,一旦有大额的单子过来,就在群里“分单”,公开销售。

只要一有空余时间,毛文兵就会紧盯群或一些“抢单”平台,去“夺标”。

一般分单的提成,是两个业务员“对半分”。

如果是一个手上有大量用户的中介,议价能力则更强,可分到“6成”甚至“8成”。

用户的数据就如猎物般,在各大平台上被信贷员抢夺,并将利益榨取殆尽。

“借钱一年后,每天还会接到骚扰电话,接通就问,贷款不?”某用户称,他为此不得不换一个手机号。

“谁知道他哪天就有新的贷款需求了呢?”毛文兵称。

一旦借款,很多用户的数据,会持续被信贷员们啃噬、榨取。

流水之谜

线下的买数据、分单,都是为了抢夺客户。

而线上的平台,为了获取急速流量,打法也极其粗犷。

“线上获客贵,要极力榨取每一个客户的价值”,资深从业人员冯秉称,核心逻辑是对的,但目前行业内一些平台的做法,恐怕就有点见不得光了。

用户陈新强曾在一些现金贷的APP上“测试”自己“信用额度”,“结果刚填完资料,钱就直接打到我的卡里了”,他认为,这属于“自行放款”的行为。

而和陈新强类似经历的消费者很多。

“我申请1600,他给我不声不响的放了4000在卡上。”一位用户称。

而这核心的区别就是,是否有一个“确认”环节。“我测试过上百款APP,不少没有确认环节”,陈新强称。

冯秉称,很多平台刻意在规则设置上,布下“陷阱”,目的就是“不放过一个优质客户”。

陷阱之后,还有陷阱。

现金贷平台上,什么样的用户是最优质的?

不是按时还款的,而是每次都会逾期一段时间,但最后还会还款的用户——这和信用卡“优质用户”的逻辑,是一致的。

“强制逾期”,成了现金贷急速获利另一项剑走偏锋的伎俩。

“到了还款日,感觉平台一切都失灵了”,陈新超称,他绑定自动还款的银行卡里明明有钱,不扣款;主动把钱打过去,居然收不到验证码;给客服打电话,提示音一直是“请耐心等待”。

直到逾期一周后,平台各项功能“神奇般”自动恢复了。

“一些小的平台、野蛮发展的公司,在早期确实使用这种方式吸金”,冯秉称,这一度让一些小平台急速做大,盈利。

而不主动“提醒逾期”,也是很多平台心照不宣的方式。

冯秉称,很多平台会在逾期三四天之后,再发送短信,“这样可以收取更多的逾期金”。

在“吸金”的逻辑下,用户只是鱼肉,被部分平台设置的陷阱,切割榨取殆尽。

催收规则

“正常的通过率,是20%-30%,但大部分时候,通过率要听指挥”,90后女孩何霓在一家现金贷平台担任信审员,她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

“很多单子都是可放可不放的,但上面领导说这个月要流水,那就别犹豫,过!”

这个“听指挥”的时间,一般会发生在下半年,“因为到年底的时候要给投资人交成绩单,坏账太多不好看,放量把分母做大,把坏账率冲淡”,何霓称。

西安小伙海波,已在几十家平台上借过钱。

他觉得大多平台的风控,形同儿戏:“一家平台的审核人员问其他平台借过没,我说借过,他让我截个图发过去,看了一下,就放款了。”

蓝领贷在最开始的贷款规则中规定,需提供另外一家现金贷审核通过的截图和账号。

“蓝领贷的审核人员登录到其他现金贷的界面中,查看截图属实后,才通过审核”,多位曾在蓝领贷上借款的用户称。

后这家现金贷公司多次交涉后,蓝领贷才修改了规则。

就因为风控如儿戏,所有的压力和风险,就推到了后端催收。

小额现金贷一般金额并不高,大多在500到5000之间。对于这样的一个金额数,催收可以用的手段,并不多。

上门催收、起诉,这些传统催收方式,都不适应于小额现金贷,“因为成本太高,催回来的钱,还不足以覆盖成本”,某平台催收的负责人罗晓庆称。

而小额现金贷的核心催收方式,就是“轰炸通讯录”。

几乎所有的APP端借款,都会蹦出一个页面“是否同意该应用访问你的通讯录”,如果你选择否,借款就很难通过;而一旦你选择同意,通讯录的所有联系方式,就被APP获取。

获取这些数据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催收。

一旦逾期,催收人员就会给你通讯录所有的亲朋好友,甚至前男女朋友打电话,“广而告之”你欠钱。

“这还算温柔的方式”,罗晓庆称,怎么利用通讯录,是一门学问。

“我是谁谁,因欠700元无力偿还,打算卖自己肉体换钱,认识的打折,望朋友尝试我的服务。我的电话是xxxx”,逾期数天后,芳芳的通讯录的所有人,包括父母,都收到了这样的短信。

“为了700元,就可以践踏一个女孩最重要的清白了吗?”芳芳很多朋友都给她打电话来问怎么回事,到最后,她连电话都不敢接了。

海波的所有联系人,也遭到同样的对待。催收人员甚至将他的姓名,身份证,住址等信息都公布出来。

震惊一时的裸贷之后,催收平台“文明”多了。主要靠短信、电话,即便上门催收,平台方也会要求催收人员全程录音。

此后的催收策略,从强硬开始慢慢转为“怀柔”。

芳芳欠了一家平台的钱,逾期利息上千,催收员说:“你今天还完,截图给我,我返现100红包给你。”

而这还不是最核心的手段。

“最有效的,是帮欠款人去其他平台借钱”,罗晓庆说。

罗晓庆的催收部门一共12人,每天早上,大家都集中一起开会,“情报员”在会上公布收集情报:哪个借款平台最近风控比较松,哪个平台正在冲量等。

培训之后,就马上给借款人打电话,“帮助他们去其他平台薅钱,先还我们平台的”,罗晓庆让催收员手把手教导借款人,信息凑不全的,就帮他们伪造文件,伪造信息。

靠着这个方式,罗晓庆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回款率高达80%。

“现在,催收能力开始成为各个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松禾远望基金合伙人田鸿飞称。

而这些手段,却将行业推入深渊。

高危信号

不论是分单,还是催收员帮助借款借钱,其本质上,都是试图将危机延后,“只要不是我们做接盘侠,就好”,罗晓庆称。

一个人在多个平台上借款,借新还旧,是极其高危的信号。

拍拍贷借款9000块,现金巴士1000块,信而富1400……海波借过的平台,已多到他记不全了。

最开始,他从新出现的平台上,不断借钱,偿还旧平台的钱。

但从2016年3月开始,他的“借新还旧”的链条开始崩裂。

利滚利,逾期费用太高,即便疯狂借款,他连利息都还不起了。

如在一个平台上4000元的借款,已滚到了9726元。

一个平台上的借款1400元,滚成了2593.68元。

海波俨然已成为一个债务奴隶。

频繁的催收电话和短信群发,让他濒临崩溃,也被迫换了几份工作。

好几次,催收电话打到公司,老板找他谈话,劝退了。

海波只能继续找工作,上班、拼命赚钱、还钱。

这是他所有的生活轨迹。

到了现在,每天光是逾期费和利息,都有几百元,他一个月只能挣3000元,不吃不喝连利息都还不上。

“救救我”,海波在四处求助。但这似乎是一个死局,毫无破局之处。

一本财经在《嗜血现金贷》中揭露,行业年利率近600%,人死才能债清。

当各个平台上的利息开始积累,会将人完全压垮。

有媒体曾统计过,目前小额现金贷的“复贷率”(重复借贷)已超过60%,部分平台已达到80%。

从美国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高危信号的杀伤力。

在2005年,美国4个州的数据可看出,90%的贷款,都流向了5次借贷行为以上的用户;62%的贷款,流向了有12次借款行为以上的用户。

很多人一旦开始使用小额现金贷,将很难停止——不停借贷,偿还利息,陷入长期的债务危机陷阱中。

根据皮尤中心的数据,美国现在有1200万名这样的短期借款人,这其中,有四分之三拿不出一千美元应急。

当时媒体集中报道了一位名为“戈登·马丁内斯”的美国父亲,曾靠发薪日贷款解一时燃眉之急,500美元借贷,利滚利,暴涨为4千美元。

也因此,他失去了一切,家庭也没有保住。

在美国,媒体曾大量曝光这些“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从而引发了全国对小额现金贷的审判。

“提前消费的概念是好的,但是需要有个度”,冯秉称,这个度,就是合理规划财务,如果过度消费,就会陷入债务黑洞,再难转圜。

“一哄而上的结果,必然是一哄而散之后,留下一地鸡毛。”网贷协会秘书长郭大刚称。

郭大刚“坚决反对开展现金贷业务”。

他认为,在中国当前缺乏征信服务基础设施的前提下,现金贷业务无法确定资金使用场景,无法解决多头负债带来的过度借贷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外部性,导致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崩盘只是时间问题”,郭大刚称。

而短期来看,债务风险还不会立即爆发——因为不断有新平台崛起,人们可以从新渠道获得资金,延后了“崩盘”时间。

也正因为此,小额现金贷暂时沉浸在现世的繁华与迷雾中,难以看到前路莫测。

但这个行业,有一条崩溃的“死线”,当大部分用户的利滚利游戏无法再继续时,“行业大劫”就不再久远。

谁又将为这个繁华一时的游戏买单?

很多从业者都明白,如果行业持续野蛮发展,最终的结局是崩盘。

但所有人依然蜂拥而至——是因为那一丝侥幸,“谁说我就会成为接盘侠?”

只要在这一波欣欣向荣的浪潮中,挣到钱就好。

这和炒股的投机逻辑,不是一致的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06
现金贷的黑暗秘密:用户数据随意倒卖 催收员帮你借钱
为了获得流量和客户,某些现金贷平台正用一些“黑暗法则”野蛮发展:数据倒卖分单、强制逾期、催收帮你借钱,坏账全听指挥……而一切的不正规,正在推动行业出现高危信号:一人多贷,正在成为普遍现象。这个利滚利的游戏一旦开始,大部分人都深陷黑洞,难再转圜,直到崩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