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央网
3月6日讯,最近大家对P2P的感受是越来越难投了,自从网贷监管细则暂行办法下发后,网贷平台就开始了又一轮的淘汰赛。投资小伙伴也变得忐忑起来。
01
虽然有了监管,行业更规范了。但这监管中也能让人隐约感觉到,传统金融与网贷等新金融之间的互相博弈。比如说限制大标。单笔个人借款必须限制在20万内,单笔企业借款限制在100万内。
当然监管上也有以限制额度来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但这种以堵代管的方式,市场一定会衍生别的“怪物”来寻找出口。(因为平台也没办法,监管是这么规定的,必须要向其靠拢。)
比如在呈现上做到的小额度。在政策出来之后,不少平台的标的都一夜成为了“合规”的小标。其实背后不过是大额标的的金额拆分。
02
另外在额度上卡死,所有资产业务都导向小额信贷,小额信贷而开始异变。
消费信贷的优质用户其实已经被银行信用卡开发过一遍,小额消费信贷存量哪里会有那么多?但如今大量的网贷资金却又要从这个通道出去,于是各大放贷平台只能各显神通了:没有需求便创造需求,放低门槛挖掘需求。
如此,才有了近期被曝光出来的高利贷“现金贷”,这显然是小额信贷市场过度开拓走火入魔的结果。
这种“现金贷”以日息、月息来降低借款人对利息的敏感度。实际上,资信略微优质一点的客户对借款利息都是相当敏感的,会以日息、月息计算整个年化利息。
能被忽悠得忽略年化利息,要么在金融认知极为缺乏以至于对借款利息没概念,要么就是极度缺钱以至于高利贷也不得不放手一搏。
以这种方式释放出来的需求,难言优质。
当然,用户一旦还不上了,放贷人员的催收方式也是很令人心醉。继续忽悠借款人,向别的高息平台借款借新还旧,不断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要么成为老赖,要么也只能是:到死方能债清了。
03
说到这,极度关注平台的业务类型的投资人,可能就很纠结了。那该如何挑选平台呢?
首先看平台是否已经在这个领域里深耕。如果一个平台是长期专注小额信贷业务,那么它至少资产获客比刚进入的该领域得要容易,借款人优质,利息可以放得低,那么平台平抑风险的能力就较强。
另外,个人比较偏好业务专注垂直领域,业务有场景化、生态圈附着的平台。什么叫业务有场景化、生态圈附着呢?比如阿里或者京东,依赖其电商平台进行网购消费信贷的业务,就足够有场景。用户不至于为了不还一笔钱,就彻底放弃网购极其互联网金融工具的使用,这就是其生态。
除了电商网购场景,已经有平台专注开发农业农资消费信贷,开发教育培训信贷,开脑洞想想还有旅游消费信贷、健身运动消费信贷等等,都是极富场景的信贷业务。
这种放出去的款子是不是比大街上贴小广告拉客户放款要靠谱一些呢?
当然,对于当下来讲,投资者选平台,资产业务限制额度的问题还没上升到头等大事。因为,从地方(比如广东省)网贷监管细则来看,他们都没有提及资产业务限额问题。但是不是默认放开,各家就一把尺子衡量了。(从现实来看,多平台并未着急这个限制,因为天塌下来有大个儿的撑着呢。)
因此,考虑安全投资的话,个人认为在要权衡各个要素的重要性之间:银行资金存管的考虑>背景实力的考虑>ICP证的考虑>业务标的的考虑(业务标的的考虑是默认标的真是,对标的类型的考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