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3月6日讯,春节过后,市场表现较为稳定,但整体偏弱的行情无法刺激证券私募基金的销售。手握资金的银行、券商也越发难以应付,频频提出“安全垫”的要求,比例高的达到了20%。
记者了解到,目前私募销售和资金的供求关系颇为矛盾:一方面,有些大型商业银行今年代销指标高达1000亿,苦于找不到愿意跟投的可靠投顾;而私募对待跟投的要求,有的是苦苦寻求,有的则坚决拒绝。
高“安全垫”、千亿代销指标
资金方与私募不合拍
“拟发行两只股票纯多头产品,分别为股票指数增强和股票多头择时策略,我司愿意出一定比例跟投资金,寻找有意向、有动力合作销售的券商或者其他机构私聊。”近期华东某量化私募总经理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则广告,急切呼唤资金。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北京一家中型私募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某大型商业银行提出20%的跟投资金比例,四处找私募做投顾,但没有私募愿意接。
这样的矛盾情形,在今年春季偏弱的市场行情下并不鲜见。一方面,资金方有钱、风险偏好低,对股票私募产品有所担心,要求私募答应“安全垫”的要求才肯投;另一方面,私募对“安全垫”相当抵触,大部分表示拒绝,仅有一些急切想发产品的私募向资金“妥协”。
深圳某大型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经理表示,今年的代销指标有1000亿元左右,需要投出去的数目很大。“除非特别优秀的私募,对于新的投顾都要求设置安全垫,首发是10%,如果没有安全垫,就要把止损线定得很高,那样更不利于私募的投资运作。”
华南某大型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也表示,与他们合作的银行把钱投出去的意愿很强,今年就放出500亿额度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优秀投顾——20%跟投+80%银行委托。
北京某中型券商营业部人士也透露,公司要求的跟投比例是10%~20%,如果是比较好的私募可以降到5%。
不过,银行、券商等资金方对“安全垫”的要求,在私募中的接受度似乎并不高。北京某中型老牌私募机构市场总监告诉记者,这几年和银行等机构一直合作得比较好,但现在很多银行要求有安全垫,非常令人苦恼。“我们没有实力强大的股东,出不起那么高的安全垫资金。如果是委外的钱,5%~10%的安全垫比例还可以商量。”
前述北京券商人士说,他们正在接触的一家私募坚决不同意跟投。“这个私募的综合评分有90分,我们并不要求他们优先承担亏损,只是跟投一部分表明对产品的信心,但私募就是不同意。我们现在卡在这块,无法达成合作。”
前述华南券商人士表示,现在大私募对规模的诉求没那么强烈,不愿意跟投。其实他们的跟投要求比例并不高,只是希望私募表明态度而已。但中小私募发产品的需求很强,行情不好,他们会为了规模而“妥协”。“这是中小私募的生存之道,先上规模才会有品牌、知名度。有些私募规模不大,跟投比例却不小。”
上海某银行私行部经理表示,目前谈安全垫的基本上是中小私募,大私募不愿意做安全垫。“我们也会考虑私募的资质,以及最新的投研导向进行匹配,有些不一定要安全垫。”
弱市下私募产品规模骤降
资金方要求趋严去杠杆明显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增证券私募基金产品307只,实缴规模仅增长173亿元,与股权私募规模、数量大爆发的情况相去甚远。好买基金数据显示,1月份新成立私募基金1249只,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可见,在市场难有起色的情况下,证券类私募的产品发行比较艰难。
“虽然现在产品数量没有感觉到明显下降,但因为管理人多,发产品需求强,产品规模体量在缩小,超过2亿元的就算比较大的产品了,一般单只产品规模在五六千万到1亿左右。”前述华南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和前两年新私募基金几十亿、甚至百亿的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
前述上海中型银行经理也说,市场风险偏好度较低,私募代销难做,非标、债券型产品还好一些,股票产品非常难卖。
在这种市场情况下,业内人士表示,在困难时期,私募会以资金方要求为主导,而资金方的要求一致性很强,能够接受的条件、对管理人的要求、软硬件设施标准等都差不多,谈判余地很小。
比如,现在资金方对私募的准入标准比较高。记者拿到的一份私人银行私募管理人准入评分表显示,要求私募公司存续要在两年以上,有两年以上可查询投资记录,资管规模不低于20亿元,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且最近两年处于盈利状态,投研团队核心成员拥有5年以上投资经验及行业背景等。
前述北京中型券商人士也表示,在选择私募时主要考虑过往业绩、投资经理经历、最大回撤、波动率、投资策略等,还有券商比较关心最大的周转倍数,“评价标准是综合评分必须到80分以上才给发产品,这是硬性指标。”
另外,现在资金方做杠杆产品的意愿也不强,市场没有趋势性机会,且大环境是在去杠杆,不敢加杠杆。前述华南大型券商人士表示,现在私募产品的杠杆比例都不高,一般是普通策略1:2杠杆走信托通道。
前述北京中型券商人士则表示现在基本没有杠杆产品,都是管理型的,“杠杆产品被清理是早晚的事情,我们没必要做这些无用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