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投资者报
2月28日讯,可转债市场今年将迎来巨大的变化,原本作为一个峰值规模仅为2000亿元左右的细分市场,未来有望成为一个备受更多机构关注的重要投资领域
日前,证监会宣布对非公开发行股票规则进行修订,并制定《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于定增的定价基准日限定在发行日首日,规定再融资(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定增)必须间隔18个月,但发行可转债、优先股不受此限制。
对于这一再融资新规未来可能对市场带来的影响及可能的机会,《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公募人士。他们认为,可转债本身相对于增发等再融资方式就具有发行成本更低的优势,此次新规出炉让其他再融资渠道受到更多的规范性限制,会使得更多资质优秀的上市公司选择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进行再融资,从而增加目前市场上相对有限的可转债标的池,增加可转债市场的流动性。但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新规出炉对可转债市场会形成一定的政策性利好,但具体情况依旧需要观察验证。
可转债基金新年正收益产品占比超七成
其实,可转债基金产品在2016年乏善可陈。据Wind数据,整个2016年度,除招商可转债A、银华中证转债A、兴全可转债3只正收益之外,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最多的是银华中证转债B,亏损幅度达45.95%,亏损超过10%的产品占有可比数据的可转债基金产品数量的60%。
不过,这一惨淡的场景于2017年开年就已被改写。据Wind数据,截至2017年2月21日,在具有可比数据的29只可转债产品中,正收益的只数已由去年全年的3只上升为21只,达到了总数的72.41%。
“受2016年年底以来整个债券市场的下调影响,目前市场上的可转债估值已有所修复,新规的出台或让可转债市场迎来长期利好,最好的验证方式可能就是已经披露拟发行可转债的相关标的公司进度问题。当前已经披露方案的上市公司,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被监管层加速放行,则可以明确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转债市场的更为乐观的态度。” 兴全基金旗下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兴全可转债基金经理张亚辉如是判断。
华鑫证券分析师徐鹏也持同样观点,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可转债市场今年将迎来巨大的变化,原本作为一个峰值规模仅为2000亿左右的细分市场,未来有望成为一个受更多机构关注的重要投资领域。可转债市场的大扩容渐行渐近,扩容将压缩估值,继2013~2014年之后,今年有望迎来建仓可转债的最佳时刻!”徐鹏指出,自己一贯的观点是建议机构投资者采用“买入并持有至强赎”的思想投资低价可转债,充分发挥中国可转债巨大的制度红利。
可转债会开启又一个黄金时期吗?
2017年可转债市场究竟有多大的机会?可转债会否又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指出,将再融资新规,结合IPO加速,以及货币政策去年以来的变化结合到一起看,可以发现,再融资新规其实与债市一直讨论的去杠杆是一脉相承的。货币政策已经调整到稳健中性,旨在打击金融套利,抑制资金脱实向虚。而在以往再融资环节中,一二级套利的情况很多,企业可能巨额融资、频繁融资,融资后可能存在购买理财产品而非用于投资等情况,这显然与监管层的意图是相悖的,也不利于二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转债在国内发展已经超过20年,但无论是2004年第一个‘蜜月期’,还是2010年银行大盘转债问世,转债市场始终是个小规模的市场。限制转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一是发行条件比较严格,强过定增,而且占用公司债额度;二是审批流程严格、持续时间长,发行节奏完全受控制。而在牛市中,转债集中转股,会进一步加剧市场规模的萎缩。”唐跃如是说。
不过唐跃也认为,2017年的可转债市场与以往相比似有实质性变化。一是证监会表态鼓励转债和优先股融资;二是再融资受限后,部分企业的定增需求,可能转到转债上面;三是除了政策表态支持之外,降低可转债发行条件可能出现,那么将切实释放潜在的供给。
“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多数情况下都是质地优秀的公司,这使得一定程度上使得可转债的安全性更高”,张亚辉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同时,由于可转债本身具有进可获取超额收益,退可债券属性防守的优势,在2017年整体A股市场走势并不明朗的前提下,可转债的配置优势也进一步凸显。”不难看出,当可转债市场的赚钱效应进一步凸显之时,相信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入可转债市场。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