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月28日讯,公募参与定增的这场“盛宴”尚未完全展开,就迎来了一项严峻的挑战。
近日,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以下简称《监管要求》),对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时间、定价和规模等都做出了详细并且严格的限定。
理财不二牛了解到,新规对于整个再融资生态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定增市场的主力军之一,公募基金怎么看待相关规定、继续坚守还是转型求变成为关注焦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融资新规的出台或许是一针催化剂,乃至一道分水岭,一场公募定增基金的“裂变”正在从这里展开。
折价进一步收窄,定增基金受质疑
某公募定增基金的基金经理最近有点忙。由于再融资新规的出台,不少担忧的投资者纷纷前来询问,而他要一遍一遍地向对方解释:“其实对公募定增基金的影响没有那么大,还是要关注定增项目本身的超额收益。”
不过这显然无法完全打消投资者的疑虑。众所周知,此前定增基金火爆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定增发行折价效果优势明显,动辄30%以上的发行折价率帮助这类产品迅速蹿升为市场“爆款”、受到投资者热捧。不过从2016年中开始,随着参与定增发行规模大增,一年期定增的发行折价率明显降低,曾经最大的产品亮点开始出现一抹暗色。而本次再融资新规的出台,也让“剧情”走向有了更微妙的转变。
此次《监管要求》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1、定价机制上,发行期首日成为唯一的定价基准日;2、发行规模上,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3、发行节奏上,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4、申请再融资时,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都将受限。
某资深投行人士告诉理财不二牛,具体条款中影响最大的是“18个月”这一条,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定增市场的规模。此外,定价基准日的调整也意义深远,因为“原先是可以提前锁价、在董事会已经锁定价格的,现在都要按照市价发行,这种情况下套利空间就没有了”,而三年期的定增可能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定增基金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根据Wind资讯,从2015年底起,一年期定增的发行折价率便已出现下滑,到2016年中更是跌至10%左右,俨然回到了2015年中大跌时的水平。上述公募定增基金透露,去年一年期项目的平均折价率不到10%,低谷的时候更是低于5%。“新规出来后,对一些发行量较大的项目影响更明显,因为未来可能没有这种机会了,理论上折价率都会在10%以内。”
不过他同时指出,大部分定增项目的折价率并没有大幅收窄、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再加上定增新政原则上实行“新老划断”,短期内市场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另一位定增基金经理、博时基金陈鹏扬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即三年期定增将淡出视野,而一年期定增将由于严控规模而成为稀缺资源,短期来说,新规对已经发行的存量产品“影响有限”。
整体表现平平,不了解还是不出彩?
在一家大型公募的内部报告上,理财不二牛看到了该公募统计的2016年定增基金业务情况:去年全年市场一共发行了40只定增基金,规模达530亿元,其中实现全年正收益的有26只,另外8只没建仓、6只出现亏损。
该公司的整体评价是:规模井喷,业绩两级分化。
根据Wind资讯,定增基金的业绩表现确实分化得比较厉害。成立以来的回报有高至38.36%的,也有不少还处于负收益阶段;处于中间地带的绝大多数定增基金回报率都在0~1%。这样的成绩单,乍看上去确实谈不上令人满意。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定增基金业绩呈现相当明显的两极分化。出众的一骑绝尘,其余大部分则停留在“打平”的状态,即便是排在前十五基金的大多也表现平平,更不用说还有从去年下半年成立后便一路亏损,短短几个月的亏损幅度已经接近5%了。
作为2015年横空出世、2016年大放异彩的“爆款”基金,为何定增基金目前的表现如此疲软?
恒天中岩助理总裁高文龙分析称,从2016年开始进入定增市场的机构越来越多,水平参差不齐,无形中也拉低了参与定增的平均收益,因此到现在给大家的感觉是整体业绩不如前两年那么突出。而随着折价的缩小,这种感觉越发明显。
“到2016年11月~12月,进行定增的本身就是中小股票较多,而这一时期中小股票的估值正在经历市场的重构,折价的缩小又带来安全垫变薄,定增跌破发行价的情况大比例出现,也就形成了当前定增业绩比较平淡的印象。”他进一步表示。
另一方面,多位定增基金经理也都颇为无奈地提到,由于特殊的计价方式,普通投资者对于定增基金业绩表现的判断或许不太公允。
九泰基金定增投资中心总经理刘开运就直言,“定增基金的计价方式是摊余成本法,看到的净值并不能反映基金的真实价值。而如果按照市价法来计算,一些定增基金投资的项目回报率其实是很可观的。有的投资者会直接把定增基金和其他权益类基金例如股基做比较,尤其在一个上涨的行情里,对比之下表现很大可能不如后者。但这本身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对不同的基金应该用不同的评价规则去看。”
一方面是并不出彩的业绩,另一方面定增基金的门槛确实更高、普通投资者了解不足,再加上再融资新规出台后大家对定增折扣进一步收窄的疑虑,对公募定增产品的担忧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投资者应该怎样对待这类产品呢?
高文龙分析称,回顾过去几年定增产品的最终收益可以发现,在市场高点发行的产品,规模都较大、最终收益都不是太好。“比如在2015年11月~12月大跌反弹后、2016年1月熔断之前的小高点发行的定增产品,体量都不小,而最近正好赶上解禁退出。现在看,收益远不如其他时期,而那个时期又是市场最容易发行产品的时期。因此在市场狂热时保持定力,也是包括定增在内的所有策略和管理人必须坚持的。”
刘开运也建议,一般投资者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定增投资,“比如我手头的项目退出周期一般是一年,我们建仓也是循序渐进的。理论上如果大盘涨,和指数相关性很大的定增基金一定会涨,所以还是要保持耐心”。
上海证券基金评估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直言,再融资新规对定增折价率和规模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投资者要理性降低对定增投资的回报预期。
向左走向右走?公募定增或“裂变”
对于再融资新规对定增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定增基金经理们都心知肚明。
在理财不二牛采访中,他们表示非常理解监管机构的意图,“定增以更市场化的价格去发行、减少资产套利空间,让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线”;不过也坦承,新规使得定增这类资产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存量产品还好,未来新增资产的影响会比较大。大家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对定增)感兴趣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人的投资情绪、心理和认识。”
也正因如此,公募定增基金就像走到了一个十足路口,管理人或早或晚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正如一位基金经理感慨的,“未来,这类资产的产品形态、投资策略和现在相比一定会有变化;还有一些机构对定增业务可能也不会那么重视了,所以会出现资金退出的现象”。
作为被业内称为“定增牛”的代表,刘开运显然在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在他看来,大部分定增项目的折价率从去年已经开始下滑,新规出台后并不会出现大幅收窄的现象;其次,历史上的项目除开折价率外,和沪深300指数相比平均每年仍然有10%以上的超额收益。“所以定增投资本身还是有非常扎实的逻辑之称,是长期可持续投资的产品类型,还是值得配置的。”
刘开运坦言,过去基金有一个策略叫做“高折价策略”——如果项目折价特别高、但是基本面不大好,也有可能去投。“但现在,没有折价后这种策略就不行了,要更按照企业基本面、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增长性等指标来投。所以我们关注项目的基本面更多了,折价率考虑得很少,未来投资的侧重点也有所变化。”
陈鹏扬也表示,将继续推行“定增+固收”的模式,发挥主动管理竞争优势,“2016年我们只投了15%的定增标的,仍有精选空间”。
融通基金投资经理付村则表示,未来的定增投资将需要多策略配合,同时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以绝对回报的目标,寻找存在预期差的适合定增参与的投资项目;另外,还要加强投后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本身涉足定增业务不多、时间也不长的基金则开始考虑“撤离”。一位大型公募人士就表示,该公司参与的项目到期后,“资金可能就退出定增市场,往其他方向投了”。
“在新规出台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定增,我们觉得对公募基金来说还是要从投研和投行两个方面入手。加强投研能力,在新规本身就会自动限制那些无厘头定增的助力下,加强对个股的基本面研究,更好把握定增时点是第一点。另外一方面,加强投行化思维、加强相关人员的配置,恐怕是未来的必由之路。我们也相信,随着上市公司多元化融资方案兴起、股债结合类再融资工具进一步丰富,具备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的公募机构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高文龙总结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