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下木
2月23日讯,近日,北京商报一则关于北京监管层禁止平台设立风险准备金的新闻可谓瞬间爆炸,大部分投资者对于监管层此次释放的信号表示不满,认为平台去备付金、去担保的行为是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一旦没有备付金,投资者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将没有保障。
这一方面是“刚兑、担保”大环境下养成的投资理念,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投资者在行业信息不对称下需要的一种风险补偿。但无论如何,待信息披露到位、监管到位、行业洗牌完毕之后,去担保、破刚兑是大势所趋,到时候投资者将自行识别和承担投资风险。
打破刚兑是长期趋势
近年来,中国理财市场的刚性兑付正在逐渐打破,银行理财、信托、基金、债券市场的刚兑神话陆续终结。打破刚兑是长期趋势,旨在消除资金价格扭曲、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以及信贷资源的错配。同时,这是把在温室中浸泡过久的中国投资者揪出,培养投资者的理财意识和金融知识,能识别风险、承担风险,而不是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又要求保本保息。
昨日,据微博大V曹山石和第一财经先后爆料,“凌驾”三会之上的资管产品监管框架《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指导意见》呼之欲出。《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资管业务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这也意味着,出现风险时,金融机构无需以自有资本进行兑付,等于进一步打破了刚性兑付。
此次《指导意见》采用一行三会协调监管,目标明确,穿透性强。旨在清理金融产品多层嵌套、降低金融杠杆、打破刚性兑付。
其中,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首当其冲,根据《指导意见》描述,未来银行保本型理财将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起银行已经开始试水新的产品模式——净值化。和基金产品逻辑一样,买银行理财时照净值申购赎回。这意味着投资者年初购买净值1.00的产品,到年底净值可能只有0.98,届时,投资者要自己承担可能的投资损失。未来,净值类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多。
无独有偶,2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此《意见》在原有《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基础上进行更名和修订。为避免投资者形成对此类产品绝对保本的刚兑预期,此次修订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保本基金一去不复返。据东财Choice的数据,随着债券市场前段时间的暴跌,目前开放式保本基金中有41只跌破发型面值,占了全部保本基金23%。”保本“改为”“避险“凸显监管层打消基金产品刚性兑付的预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而更能体现打破刚兑、去隐形担保的无疑是债券市场,国企、央企信用债华丽地加入违约行列:央企子公司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6亿短融违约(15华昱CP001),成为煤炭行业首例违约;央企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08 二重债)违约;央企保定天威中票和定向债务融资(11 天威MTN1、11 天威MTN2)违约,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违约(10 英利MTN1);央企中国中钢违约(10 中钢债);辽宁省第二大国企东北特钢连续违约9次,违约金额达到58亿元……
从近两年来金融市场的变迁以及昨日的重磅《指导意见》来看,刚性兑付在传统金融市场将逐渐成为历史。
P2P远没达到去担保的地步 风险备付金目前有其合理性
去担保、破刚兑乃大势所趋,咱P2P作为金融市场的后辈是不是应该立马追随老大哥的脚步?个人的看法是:现在还不行!相比于高信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其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P2P行业目前症结仍多,风险备付金的设立有其合理性,短期之内是无法去除的。
我曾在专栏中说过“P2P作为信息中介只起到撮合作用,风险和收益应该理应由投资者承担,质保服务专款、风险备付金本不应该存在”。而可惜的是我们的平台往往不是合格的“信息中介”?
备付金看似平台的一种担保与兜底,但何尝也不是平台对于投资者的一种风险补偿呢。补偿什么?补偿的是平台没有消除信息不对称,补偿的是信息不对称后投资者承担的附加风险。
所以,风险备付金可以被消灭,但前提是行业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并引入相应监管机制,是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目前,一些平台(包括排名靠前)的信用贷款散标连借款人的收入、职业等基本信息都不披露,你让投资者如何去判别这个贷款人的风险,实现点对点的借贷交易?没有备付金,投资者怎么敢借钱给贷款人?违约了是怪投资者没好好看标的信息还是怪你平台披露的东西不完整?
(在没有质保专款、风险自担的背景下,根据以下披露的借款人信息,你敢投这个标吗?话说下面4个勾意义何在啊?)
除了平台标的信息披露有诸多问题之外,平台自身信息透明度也较低,看平台的运营报告,感觉在看P2P季度、年度颁奖大会,几乎都是褒奖之词。运营报告中的确有一些干货运营数据,但例如投资人星座分布、地域、性别比例等滥竽充数的信息也是屡见不鲜,平台的真实坏账率和经营数据没人知道。这样看来,你平台都不是合格的“信息中介”,作为投资者我为何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呢?所以风险备付金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种来自于平台的兜底,对于平台而言,这是对于自己的增信也是对于投资者风险补偿。
所以,P2P打破去担保、破刚兑的核心还是在于消除各方为的信息不对称,短期看来难以实现。但即使如此,各位投资者也应该逐步培养自己的风险识别能力,不仅是P2P,其他理财也是。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被那几页纸吓到,看看里面装的底层资产是什么,不认识的就google(不会翻墙你就百度吧)一下积累金融知识,对于你未来的理财之路也是有好处的。切记,识别风险、承担风险,同时实现与其风险匹配的合理收益,才是投资理财的应有之义。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