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Oneway
2月21日讯,“共享单车”无疑成为当下最受争议的话题,无论你认可或不屑这种创业模式,资本还是扎堆“新兴宠儿”。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不断获得融资的同时,也屡屡“遭黑”,被偷、被抢、被扔、被插针、被恶意损坏、被城管收走。
近期,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创业故事。一位福建莆田的本土创业者林斌,去年10月去了一趟上海,发现街头上如火如荼的摩拜单车。于是乎,他把共享单车模式复制过来,2017年春节期间在莆田投放了667辆自行车。然而,就在两天前,林斌带着哥哥和两个表弟,苦苦搜寻了6个小时,只找回了157辆车,剩下510辆不翼而飞,丢失率高达76.5%。而卡拉单车项目营收总计才1000块钱左右。
更为尴尬的是,这种结果也直接导致了投资方撤资,预定的4333辆自行车无款提货,公司运营资金紧张。
卡拉单车官方声明截图:
这一荒诞的事实正是目前共享单车普遍面临的难题。据了解,kala单车是在今年1月在莆田市正式上线运营,用户只需交99元的押金,扫描车座下方挂着的二维码,微信关注“Kala单车”公众号后,完成实名注册,即可使用单车。
kala单车使用的前30分钟是不收取费用的, 之后每30分钟收费0.5元,还车时,只要将单车停靠在非机动车停车位内即可,并手动上锁,密码复位。同时,再点击微信公众号内的我要还车,即可扣除相应的车费。
kala单车确实为莆田市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事实上,从1月份kala单车投放至今,仅有不超过200辆的单车可以正常使用,大部分单车都处于失联状态。与莆田原有的便民自行车租借系统不同,kala单车不受停车桩、站限制,市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意停放,也因此给城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kala单车的每辆车的成本在200-260元,很多人在开锁之后就会点击还车,然后骑一天都不用花钱。到目前为止,kala单车总共的收入才1000元左右。
在2月8日,kala单车发布声明称支付遇到困难,承诺在2月12日之前完成押金退款申请。80%的人都要求退还押金,总金额数将近20万元。
共享单车大战正酣。据网络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30家共享单车品牌加入激战,这30多家累计城市单车投放量已超30万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其中仅广州就有10多万辆。
资本方面,已披露融资消息的创业公司超过10家。其中,仅2016下半年融资额超30亿元人民币,入局资本多达30家;除了一般投资机构外,摩拜投资方出现了一批PE机构和传统产业资本,比如高瓴、华平等PE和华住酒店集团、富士康等传统产业公司;此外, 腾讯、滴滴和小米分别站队摩拜和ofo。
其中最早入局的摩拜和ofo最受关注,在资本和体量方面的表现也最为突出——ofo共融资7轮约2亿美元,约14家资本方参与。还有小鸣单车、优拜单车、骑呗单车等也获得多轮融资。
共享单车玩家及融资表:
从整个市场来看,尽管摩拜和ofo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排名第一和第二,但共享单车的格局尚未全部定型。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单车”本身是否是个伪命题还有待验证。而摩拜和ofo的融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在没有足够时间发展和检验的情况下就迅速被过量资本堆积。这种情境下,投资越来越像赌博,标准的“刀口舔血”。
资本为何抱团?资本有点“我有什么办法呢?我也很无奈啊!不投这个我投什么呢?”的意思。那么,资本推动的到底是创新还是泡沫?我们可以看到资本推动了滴滴和Uber的成功,那么共享单车和滴滴的模式相似,还能“复制”成功吗?答案是存疑的。
政策方面,规范性政策率先在深圳出台。2016年12月底,深圳市政府率先表态,出台了两份新规,涉及共享单车的发展定位、企业准入要求、运营规范等。而在此前,摩拜单车与深圳交警发布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政企联合声明,承诺共同规范管理骑行、停放秩序和有序运营。
解决了政策问题,根据速途研究院的报告,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对共享单车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可以看出,29.7%的用户表示使用共享单车的品牌在5-7天每次,3-5天使用一次的用户占比22.7%,而1-3天和每天都使用的高频用户分别仅占18.2%和10.7%,大部分用户只是在平台注册,并根据需求择期选择单车出行,而每天都使用的用户,则是在上学、工作中形成了使用习惯,成为共享单车的粘性用户。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盈利遥遥无期,这真不重要吗?摩拜单车王晓峰曾于年前透露,摩拜单车每天的使用时间在2小时左右,占比全天时间不足10分之一。按照半小时0.5元计算,2小时的收入每天也只有2元。即便单车成本只需要300元,收回成本也需要5个月。而折旧和维修的费用还尚未计算在内。ofo自身尽管从未公布使用时长和营收数额,但始终都在靠红包补贴用户,骑行的单价一般不足0.5元,盈利同样不现实。
我们知道现在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数喜欢一味地追求“流量”,唯“流量”论。很多人认为只要我拥有大量用户,拥有大量“流量”,盈利的事不用那么着急,但是在这里,这个“流量”的质量、用户的粘性、日后怎样才能变现是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同样知道不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完全依靠烧钱总有钱烧完的那一天,那么钱烧完了,故事该怎么继续?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