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发数据。”昨日(2月14日)傍晚,央行在情人节的烛光晚餐上桌前发布了1月份的金融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家市场机构预计,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或将超越2016年同期的2.5万亿元,但实际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03万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得多,而居民房贷虽然整体规模依旧不小,但在新增信贷中的占比已经下降至31%。
信贷数据为何会大幅低于预期?对此,山东地区一位股份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了其中奥秘:“主要是(由于)引导客户做表内转表外业务,表内没有规模了。”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师周浩指出,1月份的信贷数据,印证了市场此前的各种传言:首先,社会融资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表明信贷热情高涨;第二,新增贷款低于市场预期,印证央行在节前最后一个星期进行了“窗口指导”;第三,社融高于预期,贷款低于预期,表明(央行此前)提高MLF利率意在控制表外业务的快速扩张。
表外业务迅速扩张
在1月份金融数据发布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数位银行信贷部门一线员工交流发现,各地银行在年初信贷投放的额度和结构方面差异十分明显,暗示当前实体经济回暖程度不均,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并未完全释放。
“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回暖了,但本地的民企并没有什么积极扩张的劲头,融资意愿也不强,还是(处于)蛰伏期吧。”广东省一家国有大行分支机构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份金融数据出来后,记者发现,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远多于短期。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521亿元。
对此,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从贷款结构来看,PPP项目加速落地以及政策性贷款投放推高了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使其占到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4%,创近两年的新高。
记者注意到,近期各省2017年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密集出炉,数额从数千亿元到上万亿元不等。在此情况下,背负巨大资产质量压力的银行自然有在年初锁定目标、积极投放信贷的内在动力。前述银行人士也告诉记者,其所在分行年初的贷款增长主要是靠零售,对公贷款主要则是靠基建项目。
而山东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一位股份行人士告诉记者,当地不少银行的信贷额度非常紧张,其所在支行今年以来几乎没有新增对公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总行的额度管控。他表示,其所在支行的客户所处行业比较分散,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医疗药品批发和电器批发等,尽管企业的融资意愿比较强,但是持续增长的不良(贷款)侵吞了银行的利润,也影响了新增信贷额度(的下发)。
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该行已经提出转型走轻资产、轻成本的道路,引导客户做表内转表外的业务,主要方向是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产品。虽然对客户来说资金成本并未因此显着增加,但客户资金使用的便捷性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社融规模增量为3.7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2.1万亿元和2619亿元。其中,作为表外三项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增长了3136亿元、3175亿元和6131亿元,分别同比多增961亿元、2623亿元和4805亿元。
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回落
每逢央行发布月度金融数据,居民中长期贷款都是一个引起各方普遍关注的数据,因其主要体现了居民房贷的增长情况。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6293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为31%,较上月下降了9.55个百分点。
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一占比已经接近合理水平。不过,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创历史记录达6293亿元,表明房地产市场热度不减,不排除地产调控继续加码的可能。但在部分城市优惠房贷利率取消前,部分居民或许会突击购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整体规模较高,主要是前期住房成交对按揭贷款需求的延续。申万宏源李慧勇也指出,信贷和社融高企,有季节性因素,将1月与2月数据合并来看更为合理。此外,银行提前放贷以及表外融资大增等监管套利行为也大幅推高了信贷和社融。不过,受地产销售趋势性回落、经济短期平稳但中期承压叠加中性略偏紧的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信贷和社融的回升难以持续。
实际上,北京地区某大型银行的支行信贷经理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7年,北京市对房地产的调控更加严格,比如二套房贷款年限不超过25年,首套房最低利率不能低于九折等。在此情况下,未来的房贷额度会更加紧张。
在刘东亮看来,表内外融资大增虽有年初银行集中投放(资金)的因素,但均指向实体和居民需求强劲,有利于上半年经济延续企稳势头。面对融资高增局面,叠加年初通胀处于年内高位,央行货币政策显然有理由继续维持中性偏紧,未来可能会继续提高MLF(中期借贷便利)和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但操作利率的提高更多是指向金融去杠杆和防风险,对贷款利率影响有限。与此同时,实体经济也同样面临去杠杆压力,融资高增与监管思路相悖,预计央行虽然不会轻易调整存贷款利率,但对信贷的指导不会放松。
温彬则认为,结合近期发布的PMI、外贸、物价等数据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开始显现,我国内部需求趋于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信贷结构更加优化,预示着今年经济有望平稳开局,应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组合。
民生固收团队指出,1月信贷数据虽低于预期,但从结构看,企业中长期贷款与非标仍在上涨,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在经济稳、金融数据强的背景下,不可低估央行金融去杠杆的决心。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