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证券日报 朱宝琛
2月10日讯,本周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二个工作周。笔者注意到,本周发审委依然没有安排企业首发申请的审核。而上一场发审会召开的时间还是1月24日,当天,有4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会,其中,3家获得通过,1家被否。
其实,如果通过对历年来的情况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在春节后IPO申请审核出现空窗期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比如,2016年2月份,发审委只审核了3家企业的首发申请,时间为2月26日。而去年的春节假期时间是2月7日至2月13日。也就是说,至少在春节后的两周时间里,发审委员是在“休假”的。
审核企业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关键。笔者认为,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把存在瑕疵、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坚决挡在IPO大门之外,从源头上把好IPO的准入关,这才是关键。
这一点,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也有过表态。他说,要加强对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的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市场准入关。
其实,从近3个月来的情况看,IPO申请的审核越来越严,这一趋势已经呈现。比如,今年1月份,就有7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被否,数量与去年上半年持平,同时,还有1家暂缓表决、1家取消审核;2016年12月份和11月份,分别有5家和3家被否,同时,还各有2家暂缓表决。
这是好事。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上市公司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是提高供给质量的主力军。上市公司质量如何,直接检验着资本市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我们看到,伴随着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推进,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质量逐渐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脊梁”。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不好,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造成严重危害。
突然想起春节假期后,与一位在证券公司工作的朋友的一次聊天。他称:因为手头上有项目即将要上报,而且这是自己所做的第一个项目,所以,整个假期都在想项目的事情,也没有心情走亲访友。
“感觉是过了个‘假春节’。”这位朋友戏称。
笔者倒是能理解他的这种心情。毕竟,在目前IPO审核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万一在申报的材料中存在那么一丁点儿被疏忽的地方,就可能需要重新做很多工作,影响项目进展。
但是,笔者也想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对待自己手头上的项目是认真的,所有的调查是尽职的,不存在虚假内容,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