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讯,《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获悉,由于一些中小险企在银保渠道“存在集中冲量现象”,导致个别险企开门红主打产品在犹豫期撤单率“惊人”,最高撤单率可达80%。
一位负责银保业务的中型险企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一些险企银保渠道销售误导以及盲目冲量,必然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
中小险企:拳头产品“犹撤率”飙升
记者获悉,该中型险企某分公司在开门红期间推出的1款拳头产品在1月份用三天时间就销售超过了1亿元,但随后出现大比例的犹豫期撤单:分公司平均撤单率接近40%,撤单率最高的支公司超过80%。
上述业务人员表示,之所以出现大量的撤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有银行代理机构的销售人员素质不高,部分银行网点在销售时,采取比较单一的销售方式,未向客户透彻解释保险条款,未找准客户的需求点,未进行针对性地销售,导致客户不满意而提出撤单或退保。
二是由于一些代理银行为完成1月份集中冲量任务,在销售保险时存在一些银行职工集中购买保险的情况,这种销售策略虽然会在短时间内拉升业务量,但随后的撤单会导致“犹撤率”不断攀升。
记者获悉,该公司已经要求各分公司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犹豫期撤单,加强营销能力,强化业务培训,加快该产品的业务发展,确保完成开门红计划。
上述人士表示,公司下一步将注重品质,防范风险。公司已经要求各代理机构在销售保险时,要有针对性地销售给有相应保险需求的客户,注重业务销售品质,提高运营质量,注重对客户的维护工作,减少客户纠纷,减少撤单或者退保,消除风险隐患,以免避免触犯监管红线。
实际上,在开门红开展之前,一些寿险公司已经预料到,银保渠道主打的产品可能出现较高的犹豫期撤单率以及退保率,并提前制定了应对措施。例如,有激进险企明确表示,公司动态监控和预测公司现金流变化情况,防范可能出现的退保、撤单风险,举措包括:一是加强销售管理,引导客户长期持有保险合同。二是定期对公司现金流进行压力测试。三是针对流动性可能不足的情况,提前做好流动性应急预案。四是定期开展流动性应急预案演练。
险企犹豫期时长设置各异 15天较为普遍
事实上,此前保险产品的犹豫期并未在《保险法》中有明确规定,但在保险公司展业过程中,个险及银保等渠道的犹豫期为10天,随后2014年银保渠道延长至15天。
国务院曾在2015年10月14日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新增了“第四十八条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合同,应当约定犹豫期。投保人在犹豫期内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及时退还全部保险费。犹豫期自投保人签收保险单之日起算,不得少于二十日。”
而近期记者查阅多款在网银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发现,多数保险产品将犹豫期定为15天,也有个别产品将犹豫期定为10天,但暂未发现犹豫期20天的产品。
比如,君康人寿在中国农业银行网上银行销售的君康瑞赢5号年金保险A款条款提到,“自投保人收到本合同并书面签收之日起,有15个自然日的犹豫期。在此期间,如投保人认为本合同与投保人的需求不相符,可以解除本合同,本公司将无息退还保险费。(特殊群体客户另有约定的除外)。”
另外,在上述网银销售的信泰稳利来5号年金保险A 款、安邦盛世1号终身寿险(万能型)、华夏一号两全保险(A 款尊享版)、吉祥人寿祥和利多宝两全保险等产品也将犹豫期设置为15天,而前海尊享理财二号年金保险(网银)的犹豫期为10天。
目前尚未有关于修改《保险法》的进一步信息披露。而在业内看来,较长的犹豫期使得投保人可以对保单进行充分考虑,延长犹豫期可以减少销售误导,而此前销售误导引发的退保对寿险公司的业务影响比较大。
最高撤单率达80%
中小险企开门红部分产品“犹撤率”飙升一些寿险公司已经预料到主打银保产品可能出现较高的犹豫期撤单率以及退保率,并提前制定了应对措施。
中小险企开门红部分产品“犹撤率”飙升
一些寿险公司已经预料到主打银保产品可能出现较高的犹豫期撤单率以及退保率,并提前制定了应对措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