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I_GB2312">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布谷TIME。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为了大家醒醒神儿,今天笔者给大家带来一个大消息——宜人贷的风险准备金一下子少了6.5亿,劲爆不劲爆?
“天啦噜,难道宜人贷发生了巨额坏账,赔出去6.5亿?宜人贷还能投吗?”笔者第一反应是这样,不过,详细查看后发现是虚惊一场。这些钱并不是垫付了坏账,而是用来购买理财产品。
根据《2016年12月宜人贷质保服务专款存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31日,宜人贷在广发银行的活期专户余额约3.378亿元,与2016年11月30日的9.885亿元相比,减少了大约6.5亿元。
其中,报告期内(2016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宜人贷从质量保障服务活期专户中提取了7.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算下来,报告期内,宜人贷的质保专款还是增加了1亿元的。
所以在过去一段时间,行业内掀起了一阵风险准备金“改名换姓”的浪潮,宜人贷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虽然改了名字,但质保专款的本质还是为了偿付借款人的逾期。
宜人贷官网显示,宜人贷在每笔借款成交时,平台会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放入质保服务专款账户。根据宜人贷财报,风险备用金的提取比例为借款总额的7%。
假设小明借款1万元,借款利息1000元。按照提取借款本金7%的比例计算,平台提取700元风险准备金,小明实际拿到手就是9300元。如果小明按时还款,本息需共还11000元,因平台有700元的风险准备金,那他只要还10300元就够了;如果小明没有按时还款,平台就用提取的700元偿付出借人,其余的由平台自己补上。当然,这个例子是理想状态,平台收取的手续费、服务费等费用不计算在内。
从这里可以看出,风险准备金是不断流动的。而从宜人贷的数据来看,该项资金一直在增加,这说明借款增加远比逾期多得多,截至2016年12月底,质保服务专款已经超过10亿元(7.5亿元+3.378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这项资金究竟属于谁?质保服务专款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又属于谁呢?
从质保服务专款存管报告来看,宜人贷在广发银行开立了专门的活期专户,进行质保专款独立存管,不能随意动用。
而宜人贷拿质保专款购买理财产品的举动似乎说明了这笔钱属于平台所有,但是它究竟应该算谁的,尚没有明确定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7.5亿元的收益无疑是属于平台的。
那么可观的收益到手之后,宜人贷是否会给予借款人更多的优惠呢?我们且拭目以待。
当然,可能有投资人会担心剩余的资金能否充分垫付逾期。从目前看,问题不算大,毕竟账户里还有3亿多。不仅如此,每个月也会有新的专款收入。
从2016年全年质保专款报告计算,质保专款平均每月大约增加5200万元,而随着平台成交量的增长,这一数字也会同步增加。另外,这7.5亿也不一定完全投资于长期理财产品,所以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
就目前而言,平台在风险准备金的使用权、来源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性。各家平台对这一数字的披露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家也要注意甄别。另外,风险准备金的存在并不能代表平台绝对安全,这只是参考指标之一。
互联网理财平台拿钱去买银行理财产品,这件事情十分有意思。实际上,这类事情并不多见,去年也曾有这类案例发生。
2016年11月,PPmoney的母公司万惠金科公告称,用闲置资金投资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广州分行的理财产品,流动利C。不过,不同的是,万惠金科的闲置募集资金应该来源于2015年8月的定向股票发行,当时,万惠金科募集资金总额1.89亿元,其中5300万用于购买银行理财。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布谷TIME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