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刘信凤
12月29日讯,自2004年光大保德信成立国内第一只公募量化基金至今,量化基金在国内存续已超十年,可悲的是期间发展相当缓慢,一直处于行业边缘地位。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量化基金才真正为国内投资者关注。可喜的是,2016年量化基金实现量价齐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震荡市中大放异彩
在震荡市的大环境下,量化基金的整体收益率显著高于非量化基金,其中更有多只产品收益率名列前茅。临近年末,量化基金表现令人瞩目。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市场上存续的100只公募量化基金的年平均回报高达17.88%,成为今年最赚钱的投资品种之一。
除了业绩亮眼之外,今年也是量化基金发行数量大增的一年。年初至今,量化股票型、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分别由104只、137只和474只增加至141只、176只和504只,增幅分别为35.58%、28.47%和6.33%。量化股票型基金的增幅明显高于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
细分来看,今年新成立量化股票基金37只,其中主动型22只、指数增强型12只,对冲型3只,占比分别为60%、32%和8%。由此可见,今年新成立的量化基金集中在主动型基金和指数增强型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与“量化”的搭配,投资成效更显著。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指数型量化基金近3年平均收益率为56.63%,而同期主动型量化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99.08%,回报几近翻番。
量化基金优势何在?
量化基金今年的爆发之势,与震荡市的大背景密不可分。量化基金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数学方法,从大数据中捕捉投资机会。相较于专注于某几个板块或少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投资而言,量化投资是对全市场股票进行全面扫描和挖掘,通过360度的全市场扫描,可以起到避免基金经理个人偏见、精力不足造成选择范围局限,从而在震荡市中凸显独特优势。
具体来看,量化基金选股依靠数据指标进行股票详细调查、对股票设定预期指标检验其潜力。量化基金通过具体的经济模型对经济复苏行业评估并进行行业权重配置、将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分析相互结合,并通过精细化的投资运作掌握细微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使用计算机对数据分析的大规模介入,量化投资使得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更为明显,这使“定制化产品”成为可能。这将使不同投资者的不同理财需求,与丰富的量化策略结合在一起,开发出风格各异、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产品线,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理财需求。
量化基金不足在哪?
据基金业内人士反映,对基金公司而言,组建量化团队成本非常高。一方面是因为人才短缺,量化基金在国内虽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行业不景气导致优秀量化人才非常稀缺。另一方面,搭建较好的量化投资平台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很高,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同时量化产品讲究长期赚钱效应,培育市场同样需要时间。
而今量化基金业绩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各方对其兴趣浓厚,人才培育势必随之崛起。接下来最大的考验来自于技术方面。量化基金需要分析大量的市场数据,并根据市场变动及时调整风险因子,从而得出最新研究结论,从中挖掘投资机遇。技术短缺导致市场上的量化基金品种单调。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缺乏投资工具,目前没有任何一款量化基金产品具备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属性。
此外,与其他基金品种相比,量化基金可供参考的历史数据过于匮乏,即使是在量化基金大放异彩的2016年,量化基金仍然是在摸索中前进。具体到不同基金的表现,差异仍然很大。量化基金能否在更长时间段整体持续跑赢非量化基金,还需经过市场检验。
量化基金未来展望
随着智能投顾理念的逐渐深入,量化投资也迎来新的关口。智能投顾强调的“个性定制化”理念,正好与量化基金的“定制化产品”宗旨不谋而合,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智能投顾的运用,可以有效规避投资经理本身在研究、投资、交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情绪波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符合对目标风险、收益的设定,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理财需求。
展望后市,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明年市场仍将延续震荡走势,量化基金潜力可期。可喜的是,除了布局A股市场的量化产品之外,已有基金公司开始试水海外市场的量化专户产品,这对量化基金的产品丰富与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