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央网 Alter聊IT
12月29日讯,不知从何时起,金融成为云计算平台眼中不可多得的香饽饽。尤其是在2016年,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内一线阵营的云计算厂商不无开始深耕金融云,京东、百度、网易等云计算业务也开始在金融领域动作频频。
一直以来,云计算虽然在“前沿科技”的光环下诞生、成长,可究其竞争形式,依然是在比拼数据中心的多少、大型企业客户的数量、弹性扩容能力等,而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等一众互联网或IT巨头的背景来看,依靠体量取胜仍是国内乃至全球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法则。
不过,对于垄断性和指标性特点明显,且涵盖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租赁等错综复杂分类的金融行业而言,涉足于此的云计算玩家们,仅仅依靠体量就能取胜吗?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二。
巨头混战金融云,野心、噱头还是纯粹为了分一杯羹?
事实上,看好金融云的绝不止互联网巨头们,早在云计算诞生之初,“生产力云化”就已成为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潮流,国内相关金融机构也纷纷布局金融云,希望在传统金融与新兴互联网科技的碰撞中抓住新的机会。 只不过云计算被视为“水煤电”之类的基础资源,早早布局云计算的互联网和IT巨头成为金融机构迈不过的一道坎,也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就当前的规模和声量来看,国内金融云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玩家,分别是阿里、腾讯、华为和其他。
阿里云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发力金融领域的云服务商,在其所列出的服务名单中,不乏中国银行、广发银行、阳光保险、众安保险、银河证券、陆金所等知名的金融机构。在服务模式上主要分为两类,即金融公共云和金融专有云,而金融公共云又分为金融云和微金融专区。换句话说,拨开市场营销的外衣,仍在以公有云、混合云和私有云的形式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腾讯云今年在金融领域的表现比较抢眼,其官网上所列举的服务案例包括了微众银行、泰康人寿、广发证券、安心保险等,客户质量似乎和阿里云不相上下。而在服务模式上,腾讯云分成了三大模式,公有云、金融专区、金融专有云,仍然没有超出云计算的主流服务模式,更多的是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需求增加一些专属服务,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差异化的需求。
华为云在金融方面有着硬件提供商的显著风格,构建了从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到云操作系统等全套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方案。虽然在公有云服务上也针对金融机构推出了相关服务,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产品的重心仍在“量身定制”的私有云服务。另外,凭借华为在IT市场的影响力,在金融云方面也积累了上百家金融客户。
当然,除了金融云领域的三巨头,诸如百度、京东、UCloud等也开始发力金融云,基本模式和阿里、腾讯等没有太多差异,在规模上仍处于追赶阶段。类如网易云等2016年加入云战场的玩家,也在直播云、客服云等领域将金融客户作为争取的主要对象。
除此之外,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同运营商或当地IT企业联合搭建金融云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大部分金融机构所寻求的更多是“生产力云化”,具体如何“云化”也会针对自身因素,有着不同的考量。
云服务的场景化已是趋势,但金融云有何不同?
2016年云计算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玩家们开始针对不同领域提供垂直化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视之为云服务的场景化发展,而金融无疑是其中最为比较火热的方向。但无论这些金融云有着怎样的模式、怎样的背景,金融行业的一系列“潜规则”都将是决定这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不难发现,不管是阿里、腾讯还是华为,在其金融云的合作伙伴中鲜有国有五大行的身影,更多的是地方性、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原因不难理解,相对于大型银行动辄数百万的系统开发费用,中小型银行以及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仍然面临着资金、人力和技术上的短板。也就是说,这部分客户才是支撑起金融云庞大市场规模的中间力量,也是金融云玩家们必须争取的对象。
然而不同于其他行业云的是,金融云对可用性、安全性的要求更为严格,比如说对一个高度可控可信的云安全体系而言,基础环境安全、风控与审计、数据安全三者缺一不可。
特别是在P2P倒闭潮之后,一行三会的同时发力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史上最严金融监管”。以国内首家在云上通过保监会验收的保险公司安心保险为例,其总裁钟诚在做客腾讯云会客厅接受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采访时直言将核心系统全部放在腾讯云上,此外还要考量业务并发性增长、服务能力、敏捷开发等。
诚然,金融云对安全性和可用性的苛刻要求,成了这场云战争的核心看点。
一方面,云安全体系需要高可用的物理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架构,这对金融机构的IT系统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云计算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多是在公有云服务上提供独立的数据中心,但核心服务仍是存储、hadoop计算、结构化数据、负载均衡、防DDoS攻击等,在技术层面很难拉开太大的差距。当然,上规模的金融机构可以选择私有云或者混合云,在基础设施上和公有云进行物理隔离。
另一方面,云计算巨头为了抢夺金融客户,并没有止于对“金融云”概念的包装,除了灾备云、快速故障恢复、安全合规机房等宣传之外,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变成了另一发力点。比如腾讯云在金融解决方案中将金融大数据、反欺诈风控、人脸识别、直播服务等打包在内。同时,包括移动支付、征信、风控等也是云计算平台希望输送给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
可以看出,金融云的竞争看似花哨却也很露骨,在解决安全和稳定等刚需的前提下,计算能力、品牌效应才会成为卖点,而一旦核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所有的优势都会失去价值。也就意味着,以往将技术、市场、环境作为云计算竞争标准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场景化的趋势下金融云的争夺只是一个契机。
金融云或将掀起云计算新的打开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2016年云计算争夺的焦点之一在金融领域,但作为新一代商业基础设施,云计算的野心绝不会止步于此。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新贵、老牌IT企业以及云计算创业者,甚至一些玩家已经将场景化作为曲线进军云计算的战略选择。单就金融云来说,已经给市场带来了一些启示。
比如说,云计算的边界之分越来越模糊。
两年前,云服务主要分为三类,从下向上依次是IaaS、PaaS和SaaS,每一类服务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且不同公司的业务划分相对清晰,比如AWS和Salesforce。但在金融云的解决方案中,腾讯云融合了自家15年的安全防护经验和社交大数据,阿里云也打破了IaaS和PaaS的边界。金融、医疗、电商、O2O、政务......云计算平台推出的行业解决方案越来越丰富,云计算的边界就越来越模糊。
再比如,从技术驱动向服务驱动的转变。
正如前面所说,在金融云的竞争中,阿里、腾讯、华为在基础技术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距。早期技术驱动的竞争模式已经不再奏效,这是巨头的劣势,也是优势。劣势在于,基础设施方面很容易被新入局这拉近距离,只是规模上还存在距离。优势在于,互联网巨头青睐的平台式、生态式模式迎来新生,腾讯云和阿里云在金融云服务上远超其他竞争对手的丰富性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总的来说,云计算的大市场终究在B端,而企业所需要的恰恰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金融云市场的竞争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仅仅依靠体量是远远不够的,解决方案应该更贴近业务场景,云服务的本质是产品的快速落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