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济观察网 胡群
12月6日讯,当互联网金融业务遭遇多部委规范发展时,部分互联网机构谋求向智能投顾转型,但这条路可能将再次被监管机构密切监管。
近日据报道,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处表示,“面对智能投顾鱼龙混杂的局面,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通过牌照制度对其规范管理。与创新型金融公司相比,大中型基金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可能通过相对简易的程序获得牌照。”
这不是监管层首次发出对智能投顾业务进行规范管理的言论。8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未经中国证监会注册,擅自从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的,中国证监会将依法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罚。我会将保持高度关注,发现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将依法予以查处。”
随着金融监管机构转向“穿透式”监管方式,监管机构将要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业务实质,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综合全流程信息来判断业务性质,并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定,预计未来各类金融创新将很难再“任性”。
P2P偃旗息鼓智能投顾跃跃欲试
智能投顾在2010年左右兴起于美国,又称机器人投顾,智能理财、数字化资产配置等,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把传统投资顾问所做的事情(个人资产分析,风险偏好分析,资产配臵,组合推荐等)变成互联网直接可用的服务。
在智能投顾服务出现之前,资产配置服务向来是“高净值人群”的专属。传统的私人财富管理服务可以为高净值用户提供一对一的管家式理财咨询,但投资门槛低则100万,高则上千万。而智能投顾服务将门槛降低,可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并且将原本由人工提供的投资顾问服务自动化、产品化。
恒生电子特许金融分析师王今朝表示,美国金融行业的收入通常是跟成交量或者财产管理量挂钩的,投行融资按2%的成交量收费,资管业则按财产规模的1%(AUM)收费,券商则以交易量收佣金等。金融服务从大单或者大户得到的收入会是他们从小单或小户所得收入的好几倍,而其相应服务的时间成本却是相差不多的。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成本趋零,就使普惠金融变的有获利的可能。比如,近几年美国在机器人投资顾问方面搞的如火如荼,业界领头企业WealthFront和Betterment都想把传统成熟的金融模型部署到用户体验良好的网站上,以实现面向大众的普惠金融美梦。
据花旗集团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底,美国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规模从几乎为零增加到了190亿美元。
近年我国网贷市场出现多起风险之后,多部委出台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政策,网贷市场已出现高位震荡,网贷投资者正找寻新的投资渠道,数字化资产配置机构应运而生。2015年,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的发展,国内也开始迅速涌现众多数字化资产配置公司,如平安一账通、蚂蚁聚宝、百度金融、京东金融、宜信以及PINTEC品钛旗下璇玑。
目前各家智能投顾业务针对人群差异性较大。“互联网金融在理财端更多想服务于小中产阶级,PINTEC品钛璇玑定位为30万-300万的客户,我们把理财客群定位为在10万到100万的客户。”百度副总裁张旭阳称。
然而,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廖理认为,智能投顾在中国没有前景。
“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看到美国智能投顾大部分都是配置在ETF,ETF是交易所交易基金,他们有几百只ETF,智能投顾不会配置在股票上,都是配置在ETF上。但是美国和中国不一样,美国有成百上千ETF,中国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下中国智能投顾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重要挑战。所以互联网财富管理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廖理称。
“绝大部分都没有执业牌照”
市场是由法律、规章和制度共同塑造的。智能投顾市场刚兴起,但监管层已关注其风险,智能投顾或将实施牌照管理。
张旭阳表示,无论是“互联网+资产管理”,还是“资产管理+互联网”,只要从事金融业务,就应纳入相应的监管体系。但作用一个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在数据、技术、理念等方面都与传统金融行业不尽相同,需要在“守卫基本原则、支持创新模式、探索新型监管、推动共享机制”四个方面构筑新型监管框架,指导并帮助互联网金融业务生态健康快速发展。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金融的很多问题的产生,都与监管措施未能及时出台或者监管不当有关,我国智能投顾的标的资产存在集中度过高,标的交易费用高、封闭期内无法交易等问题,该类问题会导致智能投顾的风险识别、仓位择时、再平衡等技术失效。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全国115家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共有34286人,取得证券投资咨询牌照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共84家。近年来证监会已基本停止发放证券投资咨询新牌照,全行业牌照数量从2004年的108张下降到2016年的84张,10年间减少了24张。国内目前已上线的智能投顾产品中,除同花顺、东方财富等公司拥有证券投资咨询牌照外,绝大部分不具备执业牌照,无牌照产品则将直接面临违规风险。
目前监管层对数字化资产配置业务的监管比较模糊,部分企业打着数字化资产配置旗号,突破了原有监管体系,带来了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清华五道口发布的《数字化资产配置报告》认为,数字化资产配置并未超出传统证券投资顾问的范畴,应尽快建立数字化资产配置行业算法模型、客户投资组合以及防范利益冲突的行业标准,监管机构需要尽早介入,提前避免和防范风险,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提供智能投顾业务的企业中,部分是采用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如蚂蚁金服与百度金融;部分是金融机构自身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如平安一账通;部分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如璇玑。
“璇玑是提供数字化资产配置技术支持的服务商,没有牌照的问题。”璇玑方面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由于只面向财富管理机构,而不直接面对投资者,监管方向的牌照制管理可能不直接影响璇玑。
监管层表示,“与创新型金融公司相比,大中型基金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可能通过相对简易的程序获得牌照。”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将相对容易获得牌照,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智能投顾可能将遭遇牌照门槛。
穿透式监管
之前发布的监管方案已对智能投顾等创新业务进行了一定的规范。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首次提出“穿透式”监管办法,要求透过表面判定业务本质属性、监管职责和应遵循的行为规则与监管要求。
拍拍贷CEO张俊认为,从国办发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银监会根据国办精神印发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来分析,在两个整治实施方案中都反复强调要实施“穿透式监管”,亦即监管和整治工作会以平台从事的具体业务性质来定性,许多打着“智能投顾、科技金融”旗号的平台,虽然改名不叫P2P,但并不能规避监管和整治。
实际上监管人士早已在呼吁穿透式监管。今年3月25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强调,对于互联网金融应该实施穿透式监管,同时要实施功能监管,按照业务性质明确监管责任,堵塞监管漏洞,消除监管空白,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穿透式”监管方式,就是要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业务实质,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综合全流程信息来判断业务性质,并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定。
近年兴起的第三方支付、P2P、股权众筹、智能投顾等科技金融创新一方面扮演中国金融创新与改革的先锋角色,一方面却在监管红利中“任性”创新,已产生并暴露一定的风险。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庞大,无论是改革和转型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金融创新与监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中国金融已经失去了很多创新的市场机会,已不能再失去更多,监管需要合理的控制创新与风险的节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