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捷信集团董事长兼CEO依西·施梅兹在中国证券报的采访报道中表示,为了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捷信计划2017年在中国发行第一个金融债券。
今年10月上旬,捷信金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超过13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发行利率相比较具优势,详情可见文章报告|消费金融ABS:发行狂飙,主体多元,持牌机构成本低,这显示了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的战略。
在上述报道中也表示,捷信主要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在融资多元化工作开展之后,捷信和更多的信托机构进行合作,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合作,并从15家银行获得了授信,这些机构将为捷信提供资金支持。
报道称,2017年,捷信计划加大与中国电器制造商的合作,长期目标是使中国市场通过分期付款购买家电的规模占比增长3到4倍。
此外,施梅兹表示,捷信今年在中国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捷信在中国的员工数量会超过6万名,销售网点增加到12.5万个。2017年捷信在中国的业务将进一步强劲增长,预计到2017年年末会设置超过20万个销售点,有超过2千万名活跃客户。
同时,捷信在中国打算“两条腿走路”,即同时兼顾线上线下,并进一步提高中国市场上家电分期付款产品的占比。目前家电分期付款产品的占比大约是10%,长期目标是将这个数字翻三到四倍。截至今年12月,捷信在中国的销售点只有两款商品贷产品,一款是零利率的产品,另外一款是每个月超额支付商品总价1%的分期产品。
关于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此前施梅兹就表示过,今年4月中旬,捷信集团在布拉格发布消息称,翁德雷·弗里德里奇(ONDREJFRYDRYCH)将被任命为捷信中国区的新一任首席执行官,并于6月1日走马上任。
翁德雷将负责拓展和开发捷信的线上业务,未来,要将捷信打造成“互联网+”的新型消费金融公司。
当时,施梅兹表示,翁德雷将把增强客户体验和发展独立在线业务作为捷信中国的发展重点。他深信,翁德雷在IT和零售行业丰富的经验将良好的匹配捷信集团在中国的新战略目标。
关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此前,捷信集团表示将在中国市场追加投资,累计投资额将达60亿元人民币,今年4月,有报道表示,捷信集团方面称会坚持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承诺,并给予全力支持。就在前不久,捷信中国增资11亿,注册资本已达44亿元。
今日的报道中,施梅兹称,捷信集团正积极与中国制造业紧密合作,利用其在全球消费金融领域的经验和服务,帮助国内厂商的产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此前,中国日报的报道显示,中国的手机制造商OPPO授予捷信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市场对其某些产品的独家销售权,捷信帮助其在“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上获得成功。根据OPPO海外手机销售部的统计,2015年在越南销售的手机中,约40%是通过捷信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
OPPO在菲律宾的销售额在2016年1月至8月的市场份额也跃升至第二位,其中超过30%的销售额来自捷信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此外,2016年上半年,捷信在亚洲国家的新增贷款增速迅速,如越南为109%,印度为164%,印度尼西亚为321%,菲律宾为466%。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华为和VIVO也在菲律宾、印尼和印度等国家采用捷信的零利率贷款购机策略,VIVO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三星电子,成为市场领导者。
捷信正在与中国本土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帮助推动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壮大,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2017年1月10日,首届零壹财经新金融年会将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零壹财经将发布互联网金融风控报告、Fintech投融资指数报告以及网贷行业双百亿俱乐部报告等多项成果,同时将首次公布“新金融致敬书籍”,向那些影响了新金融成长的经典书籍致敬,并发布“2016年度十大新金融好书”。会议详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