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亿欧
11月25日讯,通过区块链技术,渣打银行仅用完十秒完成了一笔跨境支付业务。
Visa将区块链用于跨境支付,或将动摇SWIFT通信网络的主导地位。
近来,国际金融巨头针对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跨境支付动作频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范围内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所谓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本质上就是将虚拟货币做中介,即系统会将代币/数字资产作为中介,先把汇款人所在地的法币转换为代币/数字资产,再在收款端把代币转换为收款人所在地的法币,最终完成跨境支付的过程。
与传统跨境支付模式相比,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区更便宜、更快、更透明。但空洞的概念远不如实际的应用场景解释来得清晰,亿欧总结出其中三个:
小额支付:降低交易成本
传统跨境支付在支付处理、接收、对账等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成本。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跨境支付规模以年均5%速度增长,2016年已达6010亿美元。而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削弱交易流程中的中介机构作用,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交易各环节中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称,“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处理以往因成本因素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移民金融、侨汇等开始成为国际社会在普惠金融领域关注的热点。发展小额跨境汇兑市场对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区块链+支付”更适用于小额高频的互联网支付、跨境支付领域,支付、清算系统也被看做是区块链应用最广泛、有前景的领域和最具颠覆意义的应用。
为了解决跨境汇款中的“痛点”,全球已经有不少区块链公司看中了这块市场。今年,美国区块链公司Circle登陆中国,主攻跨境小额支付市场。
银行:加快跨境支付转账速度
近日,日本境内42家银行宣布加入了由金融服务企业SBI集团和分布式账簿初创公司瑞波(Ripple)旗下的一家合资企业共同发起区块链联盟,该联盟将合作展开跨境支付的区块链概念验证项目。
跨境支付是银行利润最丰厚的业务之一。根据埃哲森的数据,每年银行间处理的跨境支付在25到30万亿美元之间,交易量达到100到150亿笔。
区块链与跨境支付的结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改善成本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全天候支付、瞬间到账,在加快交易进度同时省去了大量的手续费。全球第一笔基于区块链的银行间跨境汇款在传统支付模式中需要2到6个工作日,但使用了Ripple的技术,8秒之内即完成了交易。
也有知名企业希望分食这块蛋糕。近日,Visa打算与区块链公司Chain合作,一同推出区块链支付服务,瞄准复杂的B2B跨境支付。Visa和Chain的系统是挑战Swift网络的一种尝试,后者目前是银行间大额跨境转账的主要方式,但最近受到了不少攻击,并在接受密集的监管调查。Visa或将对银行的B2B跨境支付业务产生不小影响。
跨境电商:降低资金风险
在利用区块链进行跨境支付的各种场景中,企业间的跨境支付是最受欢迎的,有45%的受访银行将其列为第一选择,其后才是银行内的跨境支付、现金总库、非本行内的银行间跨境支付、跨境汇款和个人间的跨境支付。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快速增长的跨境交易市场对跨境支付的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级的跨境支付与结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能对“走出去”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支付结算方案,对于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去年我国涉及跨境支付结算的金融高达8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单笔交易成本下降40%-50%,将给企业带来可观收益。不过,传统的跨境结算速度慢、效率低,从开始实施到结算,中间往往需要数天;需要经过许多中间机构,每个机构都会收取手续费。
但在区块链时代,银行和银行之间可以直接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省去第三方金融机构等中间环节,实现全天候支付、实时到账、提现简便以及没有隐形成本,有助于降低跨境电商资金风险及便捷性需求。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