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凤凰网 皮海洲
11月25日讯,11月前三周证监会已核准了3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如果在第四周继续核准新股发行的话,那么11月份核准的IPO公司数量就很有可能达到50家之外。新股发行会不会压跨大盘就成了市场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进入11月,新股发行在今年7月提速的基础上再度提速。11月4日,证监会下发9家企业首发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45亿元。11月11日,证监会再度下发15家企业的发行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112亿元。11月18日,证监会又核准了1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预计不超过64亿元。如此一来,11月已累计核准了3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按照11月前三周每周都有核发的节奏,不排除11月25日还有首发企业得到批准。
实际上,即便以11月已核准的38家计,11月份的核准发行数量已创出今年新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每月核发IPO批文的家数分别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至7月份开始,下半年下发批文的家数明显增加,7~10月份分别为27家、26家、26家及28家,而11月累计已达38家,约相当于4-6月三个月的总量。
新股发行的再度提速,让一些业内人士看到了解决IPO堰塞湖的希望。有市场人士推算,截至11月17日,IPO排队中(包括已过会)的企业数量为725家,若按照11月份的速度,消化IPO排队企业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
至于能不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消除IPO堰塞湖,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毕竟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还会有大量的企业加入到IPO排队的行业中来。更重要的,正如投资者所担心的一样,还要股市能够承受得了新股的加速发行。实际上,对于新股发行的再度提速,不少投资者并不是乐观地来预计IPO堰塞湖何时能够消化完毕,而是对新股发行再度提速表现出种种担心。概括说来,主要有这样四种担心。
一是新股发行再度提速会不会压跨大盘。一直以来,新股加速发行都被视为是市场的一大利空因素。实际上就在去年股灾期间,监管部门还将叫停新股发行视为是救市的一项重大措施。虽然基于投资者对新股的追捧,以及市场炒新的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减了市场对新股加速发行的恐惧心理,使这一利空因素得以削弱,但新股加速发行过快会不会最终压跨股市,还是令投资者感到担心。毕竟在2015年股灾发生之前,每月的新股发行数量达到了50只之多。虽然我们不能把去年股灾的发生完全归咎于新股加速发行,但这至少也是一个利空因素之一。而如今,11月前三周证监会已核准了3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如果在第四周继续核准新股发行的话,那么11月份核准的IPO公司数量就很有可能达到50家之外。新股发行会不会压跨大盘就成了市场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二是担心再融资压力的进一步增加。目前以定向增发为主的再融资已成为股市最大的抽血者,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就达到了1.14万亿元。而面对新股发行的再度提速,投资者又不能不担心再融资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加。因为目前的新股发行对募资额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新公司上市通常都“吃不饱”,所以不少公司选择上市后进行再融资。有的企业甚至上市不到半年就开始了再融资。因此,新股加速发行,显然会进一步增加再融资的压力。
三是担心IPO审核把关不严,让更多的问题公司混入市场。因为新股加速发行也倒逼着IPO审核也要提速。因为截止11月17日,已过会待发行的企业只有51家,其中上交所28家、深圳中小板8家、深圳创业板15家。面对新股加速发行,这点储备显然不够,这就倒逼着IPO发审提速。而IPO发审提速的话,发审质量能否保证就是一个问题了,这其中必然会让一些问题公司混进市场。
四是新股加速发展必然带来A股市场大小非数量的急剧增加。因为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并没有解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任何一家企业上市,差不多都会带来3倍于IPO首发规模的限售股。而A股市场本身又没有完善的解决限售股问题的办法,只能任凭限售股在解禁后套现。所以新股的加速发行,只会让A股市场越发成为大小非的提款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