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购业务的火爆和监管层原则不再新增数量,第三方支付牌照近来成了“香饽饽”。《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一张经营范围为互联网支付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市场价在5亿元左右,如果有移动支付业务的更佳,身价可高达6亿。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由于牌照资源稀缺,未来支付公司并购事件将进一步增加,行业的集中度也将快速提升。
“帮朋友急切收购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经营范围为互联网支付,公司经营业绩尽量简单或没有实际经营,价格好商量。”在记者所在的微信群内,有机构人士逢人便问。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缩影。8月至今,已有多笔关于支付牌照的并购交易完成,例如恒大集团收购广西集付通、美的集团收购深圳神州通付、美团收购钱袋宝以及最近的唯品会收购浙江贝付,而上市公司键桥通讯日前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以现金9.45亿元的价格购买上海即富信息技术公司45%的股权。认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拥有全国性收单业务支付牌照的即富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如此火热,与欣欣向荣的互联网金融大环境密不可分,也与收购公司的业务扩张不无关联。在上述机构人士看来,之所以这么急切掷重金购买第三方支付牌照,是因为它是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更像是“基础设施”,能够把各项业务连接起来。
“网络支付必然涉及客户信息,客户是电商最强劲的竞争力,也是其最在意的商业秘密。委托其他第三方支付系统帮助完成交易,一方面要支付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又要严防客户信息泄露,商业模式被复制。比较之下,不如收购一家支付公司,进而取得相关支付牌照,既解决了现实支付问题,也保证了客户信息安全,还可借此开拓自身的商业圈子,可谓一举多得。”该机构人士坦言。
事实上,自去年7月之后,央行收紧发放新牌照。今年8月,央行正式宣布原则上不再批设新的支付机构,标志着第三方支付牌照进入存量时代,市场上存在的267张支付牌照立即升级为稀缺资源。由于管理层禁止买卖支付牌照,新公司若要进军支付领域,只能通过收购原持牌公司这一途径,从而带动支付牌照交易活动。
对此,Analysys易观分析报告认为,从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发展来看,2016年行业监管政策频繁落地,央行明确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牌照价值得到巨大提升,开展业务较少,历史“清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更受资本市场青睐。
“增值服务的丰富程度将成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监管条例的陆续出台将加速行业洗牌。从行业竞争形势看,未来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可能不超过20家,随着未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可以持续发展的第三方支付收单企业可能不超过10家。” 有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表示。他认为,未来第三方支付企业对其所拥有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变得更加重要,由此衍生出的如互联网营销、征信等增值服务将成营利突破口。
10月,美团斥10亿元全资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在这之前,唯品会4亿元收购浙江贝付、美的集团出资3亿将神州通收至麾下、恒大集团豪掷5.7亿收购集付通拿下支付牌照。
显然,随着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日益严厉,暂停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造成资源短缺,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央行暂停牌照发放事出有因。2011年放开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后,竞争一度白热化,造成了行业的混乱。收单业务不规范,甚至二次清算机构卷款跑路等问题屡屡出现,使得监管机构不得不出手整治。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相关监管文件发布密度逐渐增加。2016年10月13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出:“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设立申请,重点做好对已获牌机构的监管引导和整改规范。”
有监管官员表示,支付产业处于发展的机遇期和红利期,前景广阔,但暴露出的风险和问题依然不能回避,比如账户实名制的落实、无证经营支付业务问题等。应该肯定的是,央行连续出台文件规范第三方支付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保障用户的信息和资金安全。央行也明确指出,第三方支付应该作为渠道和中介扮演基础设施角色。
然而,在对新金融进行监管的过程中,用堵死入口的方式来过筛并非长久之计。
除去3家机构因违规被注销牌照,市场上现存有效支付牌照仅267张,与之相对的则是成千上万有第三方支付需求的零售、金融企业。而现有的支付宝、微信等大型第三方支付平台手续费高昂,企业难以消化过高的支付成本。因此,企业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寻求第三方支付手段,炒高牌照势所必然。
这一轮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除了处罚和高价售卖之外没有其他的合理退出渠道,也堵住了合法进入之路。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整个行业出现扭曲发展。
中国未来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改革需要着重考虑增强市场活力和创新因素,尽快顺应市场规律,建立一套第三方支付牌照申领和退出的机制,打破目前的僵局。同时,逐步建立以资产要求为基础的动态监管。这些问题下一步都需要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部门综合研究解决。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