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融信以协议方式收购黄大成等17名自然人持有的恒生集团100%股权。之后,浙江融信将成为恒生集团的唯一股东,并通过恒生集团间接持有恒生电子127,398,928股股份,占恒生电子总股本的20.62%.浙江融信股东结构看,马云,持股比例 99.1365%,谢世煌,持股比例 0.8635%.自此,恒生电子将正式成为阿里系众多公司中的一员。
恒生电子被收购,或许将极大改变互联网金融版图的走向。根据公司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13年各金融机构加大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构成了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此外,交易所业务、多金融产品销售业务、网上开户、互联网金融、个股期权、OTC场外交易、券商托管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也让公司业绩处于快车道上。2013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约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亿元,同比增加52%.
下游需求高度景气,让恒生电子的出让显得颇让人意外。另外,阿里旗下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的余额宝,其系统支持商为金证股份。因此市场一直预期如果阿里要对金融软件提供商下手,金证股份是其首选。这次马云不惜花费30多亿巨资直接拿下行业头牌恒生电子,估计也让不少人跌破眼镜。
有趣的是,在公告书中,公司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 IDC 等第三方数据综合统计,2012 年国内金融应用软件及相关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而恒生电子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仅为 10 亿元左右,占比不高。”要知道当基民开户、基金经理下单的时候,用的系统过半都是恒生的。淡化恒生电子竞争力,但控股这一“全牌照金融IT服务龙头公司”,简单一组数据难以掩饰阿里系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野心。
回顾阿里系在金融产业链的布局。阿里系进入金融业,从2010年就开始了,通过在浙江和重庆成立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为阿里巴巴B2B网、淘宝、天猫会员提供小额信贷服务。截至2013年末阿里小贷累计获贷客户数64.2万家,累计放款金额1722亿元。13年,由阿里巴巴的马云、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联手设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突破国内现有保险营销模式,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主攻责任险、保证险两大险种类别。阿里巴巴在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广受欢迎的余额宝之后,再度出手,阿里巴巴拟11.8亿认购天弘基金26230万的注册资本额,成为持股天弘基金51%的绝对控股人。
阿里系在金融版图已经落子小额贷款、基金、保险。在银行方面,银监会高层早以表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中小银行”.据悉,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等民营资本大概率将参与到首批试点当中。那么在金融版图中,就剩下信托和券商,阿里尚未染指了。
阿里系过去与信托有过合作,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联手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山东信托·阿里星2号集合信托计划”,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和买卖商家提供贷款。不过信托产品,存在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购买门槛太高,最低50万起,而大多数信托门槛都在100万元。最近阿里的娱乐宝,通过“投连险-信托-电影”的方式将资金出借给电影制作方,同时将购买门槛降低到100元。可见,阿里金融走的是小额化、大众化的路线,信托一方面门槛太高,与阿里惯用路线不符,另一方面,信托经过高速规模扩张和不成为的“刚性兑付”,其实已经累积了不小的风险。
由此判断,阿里金融下一步落子,券商是个很合适的标的。首先,券商有大量的用户群体,有高端、有小散,方便阿里走量。其次,券商牌照门槛正在降低,据悉已经有基金递交了券商牌照申请。如果成行,阿里控股的天弘基金申请券商牌照难度不大。而且经过佣金大战,券商估值已经大幅降低,就算直接收购,成本也不会很高。最后,券商牌照综合性较强,特别是综合类券商,资产管理、自营、经纪、投行几大业务链条,都可以和阿里金融和贸易产业链上的企业产生协同效应。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