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临近年末,定增概念再次被炒到资本前沿,但是相较往年金融机构抢筹定增的热烈场面,今年的定增市场相对冷清,定增不再高不可攀,金融机构也不再削尖脑袋往里钻,整个市场开始逐步回归平静。
文丨刘信凤
11月23日讯 自古“物以稀为贵”,在市场存量资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定增基金越来越多,市场供需状况发生扭转,定增基金不再供不应求,受追捧程度随之降温也是意料之中。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定增市场回归平静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定增项目发行井喷。数据显示,A股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541家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定增方案,融资规模达1.17万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无论是定增家数还是规模都有所增长。规模相比去年同期的7927.56亿元增加了42.3%,家数相比去年同期的430家增加了25.8%。从2010年至2015年实况推断,四季度是定增发行的传统旺季,定增发行数量平均占到全年的35.6%,目前临近增发的公司共计254家公司。
二、定增解禁潮来袭。纵观历史发现,历年11、12月A股市场的限售股解禁规模呈现急剧上升,12月成为全年解禁最高峰。Wind数据显示,12月预计解禁股票规模在304亿股,解禁市值约为3800亿元。去年12月出现了一个定增发行的小高峰,时隔一年后,这部分股权得以解禁。据悉,来自定增机构配售股解禁市值规模约为2614亿元,占整体解禁规模高达70%。
定增火热程度随供给量增加逐步降温,近期有不少定增基金都有贴水情况,其收盘价价格较单位净值更低。但笔者同时发现,今年以来,定增项目的折价率逐步收窄,一年期定增项目采取的是竞价发行方式,很多定增项目的发行价较市价比只有9.5折、9.7折的样子,个别项目甚至溢价发行。同时,三年期定增项目的折价率也受到影响。
追本溯源,2016年以来定增折价率收窄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今年一季度定增的许多公司的定增发行价是在去年股市高点时确定,与当时的股价相比存在折扣,但和当前震荡市中不断下降的股价相比,已无折扣可言;第二,监管部门鼓励非定价定增,导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时采用“市价发行”。
当前,市场上的一年期定增项目普遍存在折价发行现象,且三年期定增项目逐步升级金融机构新宠。究其原因,仍是收益角逐的结果。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6年间解禁的一年期定增项目平均收益为80.14%,2006年至2016年的9年时间里,三年期定增项目持有到期的平均收益为183%,平均每年单一收益为61%。
不过,即便折价率收窄,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相较于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打折买股票”的定增基金对投资者仍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尤其一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资金可投资时间较长,在利益驱使下,开始将目光锁定三年期定增。并且定增项目上市后,随着各只定增产品具体投向的不同,未来表现较好的定增产品可能会得到市场更多的认可,折价率也会逐步缩小甚至溢价。
那当前的定增项目是否还值得投资者关注?长江证券指出,四季度的关注点还在于定增。尽管定向增发压力仍在,但如果基金发行和保险资金规模能按照三季度的节奏继续增长,整个资金面的供需可以维持相对平衡。同时,考虑到定增对象通常会通过减持获得收益,在解禁期前后,均有拉升股价的动机。在市场价格低于增发价格的情况下,为激励投资者参与定增,大股东也有市值管理的动力。建议有意向投资者关注相关公司所蕴含的投资机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