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只有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信用服务机构、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民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才能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共建、共享人人守信的诚信社会。
11月22日讯 2016年的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目标”、“两个提前翻番”和“四个进一步提升”,即: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提前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和低收入农户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首都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郊区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和都市型现代农业质量与效益进一步提升。要实现上述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和参与,因为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血液,而信用是金融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从目前北京市农村金融供需现状看,农村存贷款比例倒挂,涉农贷款实际数量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既有由于农村经营主体不具备市场法人地位和无符合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抵押物的问题,也有因双方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缺失而形成金融机构想放贷而不敢、农业经营主体想借贷而不得的现象,从而使农村金融整体表现较弱,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
加强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或解决金融供需矛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是一项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基础工作;但同时,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也是一项涉及领域较广、涉及内容较多、工作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因此,个人认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集合相关部门多方力量,做好顶层设计,发挥金融、工商、税务、公安、教育、宣传、农业等部门的作用,多措并举,软、硬件建设并重,建立高起点、多方位、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征信体系,构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从法律层面提供条件
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其运行以契约、合同为纽带,讲诚信、守信用是市场经济的自然之道。因此,在信用经济条件下,诚信单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得到法律的确认。
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推进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一是可借鉴和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在征信体系建设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如,美国的“民营”征信体系建设模式,即完全采取市场化的第三方运营模式,由私人或公司设立征信机构,按照客户的委托和要求提供征信报告和相关咨询服务(由于该模式属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化行为,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包括规范征信机构、信用数据的原始提供者及数据使用者等自然人和法人的法律,加强对征信机构的监管);再如,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采取政府出资,由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部门建立中央信贷登记系统,建立全国数据库的网络系统,不以盈利为目的,用于服务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防范、金融监管及货币政策决策等。二是可通过总结以往国内各省市、地区开展的农村征信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扬长避短,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并从法律层面予以保证。
从技术层面提供支持
早在2002年,国务院就曾牵头协调各部门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但由于当时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较大,使得这项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但在十余年后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建立共享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从技术层面已经成为了可能。
建立共享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应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征信体系信息技术平台各种标准的制定,同时,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将工商、税务、公安、教育、农业等各部门的数据共享给政府指定机构或信贷征信职能部门,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云数据作用。
从操作层面提供保障
笔者认为,当前应及时制定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依法制定出具有权威性、可操作性和易执行性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二是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联动的社会信用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三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舆论监督等手段,对守信者给予精神和经济上的鼓励,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引导每一个法人和自然人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种行为自觉,以营造和净化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安身立命的头等大事。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将被社会所淘汰、一个社会没有诚信将会道德沦丧、一个市场没有诚信将丧失活力、一个国家没有诚信必将走向落后和衰败。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媒体等舆论宣传手段,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的培养,营造讲诚信、讲信用的氛围,通过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将诚信理念深植人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只有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信用服务机构、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民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才能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共建、共享人人守信的诚信社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