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度。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强调将加大财政金融投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东北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给予优先支持。
11月22日讯 据证券时报报道,从今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东北三省的经济已经初现企稳的迹象,不过国家对于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却丝毫没有放松。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强调将加大财政金融投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东北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给予优先支持。“上市融资是企业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环,不仅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企业总价值,而且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特别是东北民营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什么时候东北上市企业多了,什么时候东北发展就有了微观基础,全面振兴也就更加有希望。”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拟上市企业迎利好
“目前东北企业在上市时并没有任何倾斜政策,虽然东北的地方政府也曾经向有关部门进行过申请,但是到目前为止,东北地区的企业上市仍然按照正常程序执行。”一位东北地区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9月9日证监会发文对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IPO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之后,非常期待管理层能够出台政策对东北地区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而国务院在本次下发的文件中对此进行强调,从中可以看出高层领导对于东北振兴是全方位的重视。
一家东北地区拟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我们也有关注到国务院新出台的文件,这对于东北的拟上市公司来说是好消息,因为如果能够尽快上市融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将对公司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我们的理解,符合条件的东北地区企业的IPO申请应该也会与贫困地区一样,实行‘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政策。当然这还只是我们的判断,最终如何执行还要看证监会出台的具体文件。”
“现在是国务院层面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东北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给予优先支持’,接下来证监会应该还会有一些更加具体的说法。虽然国务院提出的是对符合条件的东北地区企业IPO申请给予优先支持,但并不意味着降低东北企业的上市门槛,如果硬件条件不达标,企业同样不能上市,现在的政策只是让东北企业的排队审核节奏有望提前。”有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怎么说,这对于东北地区有意上市的企业而言是利好消息。”
张天维评价说,刚出台的推进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的若干意见,给予东北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优先安排,这是国家对于推动东北振兴的利好因素。这项政策将对东北企业上市、振兴东北经济形成重要的推动力,东北的企业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东北的振兴。
难现爆发式增长
在国务院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东北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给予优先支持”之后,有市场人士乐观地认为,未来几年,A股市场有望迎来东北企业的上市潮,东北上市公司数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因为东北地区目前正面临上市公司后备资源比较少的尴尬现实。“东北三省上市后备资源的总量远远落后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据前述券商投行人士介绍,以吉林辖区为例,目前吉林辖区拟上市企业共计8家,其中有2家报会在审;黑龙江辖区报会待审企业有4家;大连辖区拟上市企业4家,其中已报会在审企业2家,辅导备案企业2家;辽宁辖区处于辅导期的企业有9家,报会在审企业有3家。
东北地区排队在审企业合计只有11家,而且这11家企业最终是否都能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尚存在不确定性。从今年年初至今,东北地区企业上市情况可谓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吉林省的金冠电气在年内成功上市;中通国脉已经完成发行等待上市;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另一方面,有4家东北地区的企业在谋求上市的过程中遭遇滑铁卢,其中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被否;辽宁振隆特产股份有限公司和龙宝参茸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因为涉及IPO欺诈发行导致上市夭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东北企业的IPO不能过分乐观。
“不论是地方政府基于精准扶贫的目的,还是券商基于填补业务空白点的目的,都曾经对上市公司后备资源进行过摸底,但是结果比较令人失望。”这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东北地区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城市,一些地级市和县城至今还没有新三板挂牌企业,更不要提符合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政策出台之后,虽然一些东北地区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可能会转而谋求去沪深交易所上市,但是考虑到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IPO的门槛问题,也不可能令A股市场出现东北上市公司数量爆发式增长。
规模型民营企业数量少
在谈及东北地区拟上市公司数量少的原因时,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分析说,最近几年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导致了资金和技术的外流,一些企业的经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令东北地区可培育、可挖掘的拟上市公司资源有限。另外,东北地区的国有经济份额比较高,一些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在前些年已经完成了上市,而一些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则因为不符合上市标准,至今也不能够上市。
“像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之所以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数量都比较多,主要是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并且规模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反观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落后,规模型民营企业的数量就更少。”丁肇勇表示,要想增加东北企业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数量,未来还是要依靠民营企业。东北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和遴选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尽快达到上市标准,分享政策带来的红利。
据悉,国务院在意见中也强调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重点培育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法治环境等,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东北拟上市公司数量少,凸显出发展民营企业重要性。”张天维认为,从全国范围来讲,东北民营经济起步晚、占比低、产业链缺乏协作、融资渠道狭窄、人才短缺、产业创新和配套能力不强一直是破解不了的老大难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民营经济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8%左右,但质量和速度与先进地区不可同日而语。辽宁现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数量仅大致是江苏、广东的五分之一,浙江、山东的三分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东北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内生性收缩力量的不断强化,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停滞的窘境不断出现,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少之又少。
在张天维看来,要想改变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数量都比较少的现状,加快民营经济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而要促进东北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和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为民营经济创造优先营商环境方面下大力气,需要在破除一切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上市关乎东北振兴大局
张天维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绝不能将企业上市看成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这还关乎东北振兴的大局。虽然民营经济在东北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重,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东北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一旦出现经营问题,极其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时,利率政策等方面,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还存在着所有制的歧视。例如,政府和央行对国有企业给予较多的利率优惠,而对民营企业则很少或者是没有。在实行浮动利率时,对民营企业的浮动幅度也往往比国有企业要高。少数金融机构还采取一些不合规的方式,擅自或变相提高对民营的贷款利率,这些都加大了民营企业的筹资成本,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务院系列文件提出要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在金融支持上做了重点的强调,支持力度甚至超过了想象。如提出“支持在东北地区兴办民营银行、民营投资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扶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发展”等,但问题是,那些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就能够以更低的门槛给民营企业贷款吗?回答是否定的。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玻璃门现象”犹存。
在张天维看来,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结构关联性很强。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筹集即期与远期的资金需求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市融资是企业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环,不仅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企业总价值,而且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特别是东北民营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不仅能够加快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做大做强,还可以带动上下游企业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减少财政收入增长波动,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就业岗位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什么时候东北上市企业多了,什么时候东北发展就有了微观基础,全面振兴也就更加有希望。”张天维认为。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