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2P逐渐退热,消费金融悄然接棒,成为时下最火的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
这里是资本眼中的万亿蓝海,前景广阔。创投圈、消费者都在为之狂欢。
实际上,部分消费金融平台,已开始出现腐坏变质的征兆。一个金融公司的创始人,曾派人去行业“卧底”,发现一线平台的坏账率,已高达10%,而一些互联网平台,已高达20%以上。
为了掩盖高坏账率,只能通过高利息来覆盖风险,行业中很多秘而不宣的现状是,很多平台的利息已高达100%,甚至400%。
“行业在引导低收入人群急速膨胀、过度消费,就如一场庞氏骗局,有崩盘的危险”,该创始人称。
有人将中国消费金融的狂欢,与当年的韩国信用卡危机比较,发现惊人的相似。
历史总是具有重复性,人们在利益面前,往往忽视规律,迷失本心……
1.万亿市场
王峰杰在工厂附近的手机店,仅花了500块钱,就拿走了偶像杨洋代言的OPPO R9手机。
近期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让这位刚在电子工厂上班不久的“95后”少年,实现了买手机的“梦想”。
接下来一年,每月两百多的分期费用,并没有让他感到压力,“也就是和兄弟们少出去吃几次夜宵。”
王峰杰身边的很多人,都用这种方式买回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且乐此不疲。
消费金融,开始成为继P2P之后,互联网金融中最炙手可热的细分领域。
波士顿咨询则预测,到2017年,消费金融类贷款余额将增长至30万到40万亿元。
这其中有多少羹,将属于互联网?
据零壹财经预计,到2020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可能占据非放贷消费金融1/3的份额,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
又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引来各路玩家摩拳擦掌,激战正酣。
过去十年,消费虽是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对GDP的贡献一直偏弱。而如今,在投资与出口接连失速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着力发展的方向。
随着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崇尚超前消费的809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消费金融从今年开始,成为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最大风口。
截止目前,已有17家公司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
实际上,参与消费金融夺金战的,远比17家公司多得多。
学生、蓝领、农民、次贷人群,大量传统银行覆盖不到的人群,开始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争夺对象。
在IT桔子中搜索“消费金融”,与之相关的公司达到111家。在这些公司背后,红杉资本、经纬中国、真格基金等一些知名投资机构投入大量资金,纷纷布局。
专注于蓝领消费金融领域的买单侠,16个月内就完成了三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8697万美元。
可见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看好。
金融的发展,总具有一些规律性,一个行业周期,总要经历崛起、爆发、混乱、洗牌。
消费金融也不例外。
2.“双高”的危机
金融公司的CEO陈新(化名),在两年前,也曾想涌入这个领域。为了调研市场,他派了几个人,去“卧底”当时在中国做得最好的几家消费金融公司。
结果让他出乎意料。
当时排名第一的消费金融公司,实际的坏账率,已高达10%以上,且每月持续攀升。
“大部分坏账率,来自内部人员的造假”,陈新称,很多员工对给蓝领人群放贷这件事,极不认可,认为只是在“放高利贷”。因此,他们帮着用户资料造假,共同分贷款获得的钱,“员工完全没有忠诚度”。
“大部分公司,根本就没有风控,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急速将用户量做起来,用于下一轮融资讲故事”,陈新在派人“卧底”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并非“2C”,而是“2VC”。
实际上,信誉高、优质的客户,都把持在银行手中,为其提供信用卡服务。而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客户的,恐怕都是“银行不愿发卡的人群”。
这部分“零征信人群”,信誉不够,加上风控缺失,必然导致行业坏账率难以控制。
这个月初,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最新财务数据,不良率达10.37%。
媒体报道称,苏宁内部人士坦言:“我们绝对不是不良率最高的,很多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平台,不良率超过25%。”
不少平台,正在试图用高利息掩盖高坏账率。
春晓资本的投资人张博发现,不少消费金融分期平台,“其利息已高达100%,甚至400%”。
“利息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陈新在深入调研过行业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的情况,和当年韩国的信用卡危机,极其相似”。
1999 年,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之后,为了增加消费者开支,韩国政府鼓励银行尽可能多地发放信用卡。
一时间,首尔街头充斥着信用卡发行商,对大学生、失业者等等都来者不拒,只要你肯填写申请表。有人形容,这是国家在对人民进行“债务填鸭”。
韩国人很快变得刷卡成瘾。到2003年,人均信用卡持有量达到4 张,每个人的信用卡债务总额约2000 美元。
人们在疯狂购物、透支消费的同时,却忘了,清算的一天终究要到来。
2003 年,一个34 岁的主妇因不堪债主催讨,从高层公寓中将3 个孩子推下去,自己再纵身跃出。许多家庭因积蓄耗尽而破裂,犯罪和卖淫现象剧增,人们哀叹说,韩国已经沦为一个“破产社会”。
历史总是具有相似性和重复性。今年校园贷大量的负面新闻中,也有类似的案例。
天价逾期费、学生跳楼、暴力催收、裸条事件,所有恶的因素聚集爆发后,行业在监管的厉声呵斥中,陷入了洗牌清场的局面。
陈新不无担心地发现,行业中,过度消费的征兆已开始隐隐出现。
王峰杰的一个朋友,通过分期消费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每月需要还款500多元。有一个月实在没钱,造成逾期,后来只好到别的平台再借,拆东墙补西墙,如今利息越滚越大,“他已经根本无力偿还了”,王峰杰说,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陈新计算了一下,如果一家平台的坏账率是20%,再剔除获客、运营成本,利息恐怕要到40%,才能收支平衡。
因此,大部分消费金融平台并不盈利。
“为了维持收支平衡,只有一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贷款、还利息,或者从VC融资,以弥补资金的漏洞,然而这个漏洞会越来越大,最终都会崩盘”,陈新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和庞氏骗局类似。
人人操盘的CEO顾崇伦认为,在某些领域中,消费金融极难成功,比如说相对泛人群,泛地域,场景可控性较差,借贷利率较高的一些蓝领消费贷。
类似群体和类似场景的风控,都太难。
“这一类创业项目的过热、泡沫化和极速规模扩张,总会有人成为最终的接盘侠,总会有人受伤,但最终受益的,就是这个过程中套现的创始人和投资人”,顾崇伦称。
就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要最后一个兜底者不是我。
3.风控命门
“消费金融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需要将风控的命门把握好”,投资人张博称。
用户经常可以看到,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广告,“在线申请,3分钟放贷”、“秒批”等广告语,都在强调急速放款。申请人仅需提交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一张本人储蓄卡的信息,就能快速获得消费或者现金贷款。
捷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王晓婷,对于“急速”的概念,并不感冒。
“线上的大数据、征信都是BAT和京东的阵地,一般产品缺乏数据积累,精度不够,很难竞争得过”,王晓婷曾经反复论证,目前来看,对于“零征信”人群来说,只靠线上风控,远远不够。
这几年,淘宝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凭借“花呗”和“白条”业务,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领跑”,其风控核心就是用户多年积累的线上消费数据。
而对于一般的公司,线上数据积累不够,风控模型是否有效,还需要一个经济周期的验证。
因此,王晓婷提出,风控需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目前,捷越联合有线下借款端203家,截至11月,累计放贷总额近210亿。
“我们会和在银行申请信用卡一样,对借贷者进行面审。”王晓婷举例称,一位借贷者介绍自己是开饭馆的,但当问到一些诸如原材料如何采购,门店租金多少的问题时,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或者身上没有一点油烟味,这就存在欺诈的可能性。
其后,贷款进入第二个环节,进行线上风控模型打分。这其中会有一些基础的维度,例如,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收入水平、家庭情况等。
“最后端,还有一步后台人工审核”,王晓婷曾反复测试,到底最后一步的人工审核需不需要。
捷越联合后台审核人员,一度从120人降至60人,但现在又慢慢回升到80人,王晓婷说,“现阶段来说,人工审核在风控中的作用,还不可或缺。”
“如果一个自称月收入十万的人,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说在挤公交车,吃饭的时候都去一些路边摊,这都可能存在问题”,而这些信息,往往很难放入风控模型中进行评分,“这些看似毫不重要的信息,却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状态,这就是来自人的直觉”。
王晓婷也认为,短期内机器学习和判断,还无法获得人的这种微妙“直觉”。
正因为如此,从门店初筛到放款,捷越联合的通过率仅有23%,平均审核时间需要7小时。
“我们认为,农村金融的风控模型,不可能只靠线上”,农分期CEO周建称,农民群体在银行、网络的数据都很少,对于这种“零征信”群体,线下风控尤其重要。
农分期的风控模型,也极重,他们会派员工去农户家中尽调,了解人口、婚姻状况外,还会财务信息和土地规模,来计算他们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比如,按照借贷者承包土地的面积,计算出他这一年的收入,再决定放款的额度。
王晓婷称,金融还是要回归本质,风控永远是金融的核心。
尽管如此,还是有太多的人嗜利如命,忘却了金融的本质。
“历史总是具有重复性,我们看到那么多的教训和例子,人看到利益的时候,还是忽视规律,迷失本心”,陈新称,行业的现状是,走得太快,太冒进。
韩国的信用卡危机,最终是政府兜底告终。
2003 年,当它们的信用卡部门濒临破产时,政府别无选择,只得介入,通过免除个人债务来防止社会动荡。
韩国最后挺过了难关,但也留下伤痕累累。
一段时间内,失业率和个人破产率居高不下,信用卡公司提高了发卡门槛,消费支出则出现短时间暴跌。
一旦放开的欲望,再想回归初心,恐怕太难。
就像经历过繁华,就很难归于平淡一样。
韩国有政府兜底,在中国,谁会为这场金钱游戏埋单?
这也一度改变了韩国人的消费习惯,1998 年,韩国家庭储蓄率为25%,2007 年降至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