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双十一,在南京务工的安徽小伙张琦(化名)也忍不住剁手了一把,他给女朋友置办了一部手机,给自己和家里人添置了几件过年的新衣。买买买是痛快了,可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也全用光了,眼瞅着下个月发工资还有二十几天,张琦顿时陷入现金捉襟见肘的状态。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用上了某平台的现金借贷服务,“在手机上借了2000元现金,确实很方便,审核不像信用卡那么严格,只需要几样资料就有授信额度了,提交申请后一分钟就下款了。等下个月工资一发,直接还上就可以了,一个月也就百来块的利息。”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现金贷悄然兴起,这种贷款额度低、贷款周期短、审核门槛低的消费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不过专家表示,虽然现金借贷产品在生活中发挥着信用卡所不能提供的作用,但其受众多为一些信用危险人群,或恶意欠款普遍,或多头共债严重,或根本没有足够的薪水来及时还款,此外,高息贷款还可能产生借款人违约、暴力催还等事件。
现金贷悄然兴起
和张琦一样,在南京某技校读书的徐玉泽(化名)也是现金贷的拥趸者,“爸妈给我一个月2000元生活费,感觉根本不够用,稍微买买钱就不够花了,再问大人要钱也不现实,可学生办不了信用卡,我看到朋友圈有同学在用这个,所以尝试了下,感觉很棒,花钱不求人,而且分分钟到账,一个月几十元的利息还是可以承受的。”
数据显示,我国信用卡的持卡人群只有2亿,但在借贷征信库里的人数约6-8亿,剩下的4-6亿人都是所谓的白户人群。这类被传统金融排除在信贷供给之外的群体,其实也有很大的消费需求。今年以来,国内涌现出大批现金贷公司,专门服务于这部分中低收入人群,他们的目标客户大多是收入在2000到3000元,平均借款金额在500到5000元不等,客户多为蓝领、学生或刚步入社会收入较低且不稳定的年轻人。由于比银行借款手续简单,快速实时审批,移动端申请按日计息,现金贷锁住了不少用户。据了解,当前的现金贷平台中,上线最长的不过两三年时间,但月交易规模已经能够达到三到五亿左右,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现金贷将成为信贷领域创业的最后一波机会。
潜在的信用危险人群
《金证券》记者发现,这种看似便捷的消费方式,实际暗藏风险。互联网金融研究人士张琼(化名)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小额现金贷款本身就是为了相对低端的客群而存在的,相对而言,其受众就是一些潜在的信用危险人群。”
零壹财经此前对市面上几家较大的现金贷公司的调研发现,国内的现金贷人群非常年轻,基本都在30岁以下,喜爱一个月以内的产品,多为男性,大部分有多头负债的情况。
此外,“一人多贷”已经成为小额现金贷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根本没有足够的薪水来及时还款,不少用户只能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持续不断地陷入债务漩涡, “现金贷犹如潘多拉魔盒,诱使人们陷入更深的泥沼。”张琼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小额现金类贷款的共债比例已经超过60%,部分平台已达到80%。客户在不同的借款渠道不断借新还旧,用以偿还此前的借款账单。上述徐玉泽也对《金证券》记者称,有过从多个平台借款的经历,“有个月买了台手机,一下子还不上,于是又到另一个平台继续贷款,打了一个月的零工,才勉强把钱还上。”
此外,现金贷的高息也是惊人的,“由于数额小,大家对利息的概念并不很清晰,其实利率定价普遍较高”,张琼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以某手机贷款产品为例,借1000元,30天,费用为90元,“每天3元”削弱了大家对利率的感知,其实日息0.3%是非常高的水平。
照目前现金贷平台普遍的借款利率计,一旦借款人疏忽忘记还款,产生的逾期利息有可能远超借款本金,高息贷款很可能产生借款人违约、暴力催还等事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