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业内人士讨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银行资金存管,投资人最为迫切了解的问题,也是银行资金存管,仿佛没有银行资金存管,天就要塌了一样。
当然,不可否认银行资金存管对于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的作用,但大家都这么急切,原因可远远不止这一个。
其一,这是中国P2P多年来监管欠缺的“后遗症”。为什么这么说?一个发展了多年但仍缺乏官方认可的行业,其对“官方声音”的饥渴程度是要远远高于别的行业的,平台如此,投资人亦是如此,因为大家都想从“官方声音”那里寻找一种自我认可;其二,对于投资人来说,这是一种确切的可以拿来和平台“交涉”的话题:你没有银行资金存管?那好了,你就一定不是安全可靠的平台。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武断和不负责任的判断;其三,对于平台来说,上面政策犹如“泰山压顶”,身边投资人“紧咬不放”,就算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句话:上,马上上!
这就是在谈论“银行资金存管”这个话题时,行业相关人士的一个基本的态度。
但很多不知情的投资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套路”,因此,笔者在这里分享下自己的亲身经历,以便投资人朋友们了解一二。
其实很多平台并非不积极对接银行资金存管,因为无论如何,这是大势所趋,是行业基本规范,将来也势必成为准入门槛,这道理谁都明白。可现实中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体验的问题,第二是成本的问题。
首先谈体验,由平台与银行进行“一对一”的对接,这是大家都期望的合作模式(原因在下面一点再讲),但“体验不好”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力解决。笔者此前也谈及过多次,银行在对待与P2P合作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做好准备,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技术上。现在政策明朗了,银行也措手不及了,所以体验并非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但作为平台方,必须考虑用户体验变差而引发的用户流失等一系列负面问题,所以在对接银行资金存管上多方接触、不断筛选,导致节奏变慢,这是情有可原的。
那么,就该说说成本了。
原本,很多平台方考虑的只是一些常规或者可预见的成本,比如充值费、提现费、存管服务费等,这些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上文中,我们提及了体验问题。既然银行没有充足的准备,那怎么解决呢?这时候,很多所谓的“技术公司”就冒出来了。很多平台的朋友反映,这些“技术公司”可谓是“神通广大”:不仅给银行做系统开发,还顺带帮银行做前期的“审核”。更奇葩的是,银行也很配合,不少银行甚至把前期的收费、签约的工作都给了技术公司,自己最后才“压轴出场”。还有更离谱的,不仅银行要收服务性的费用,技术公司也要收所谓的“技术维护费”,请问这是谁的权力?收费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
监管层面要求P2P进行银行资金存管,这本是一件有利于行业有利于投资人的好事,结果在政策强压之下,却异化成P2P平台的“软肋”,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挟持”进而当作趁机发财的工具。在他们的“搅和”下,平台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的成本大幅攀升,对接流程异常复杂,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这其实都变相地大幅提高了平台的综合成本。
行业之“乱”,可见一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在P2P这样一个如此敏感的行业,如果仅仅只有大的政策框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乱入者绝不会仅限于此。
那这些能给平台和投资人怎样的启发呢?
对于平台来说,对银行资金存管固然要抱以积极的态度,但不可没有章法。8月底《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平台有充裕的时间达到这一政策要求。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多方接触,优中选优,选择适合平台现实情况,在成本和体验上可以达到平衡的银行。
对于投资人来说,要认清一个基本的现实:如果还想继续待在P2P行业里,合规是不可能绕开的话题,平台迟早要接入银行资金存管。但正如笔者在前文所提及的,这件事确实存在一些现实障碍,过程比较长,操作比较繁琐,所以投资人还是应该给予耐心。
当然,在等待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就不投资了。除银行资金存管之外,很多平台也接入了第三方的资金存(托)管,尽管在信用上,第三方机构无法媲美银行,但这至少是一层关键的保障。当然,没有任何资金存(托)管措施的平台,一定要避而远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