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信公众号 私募工厂
11月17日讯 私募也要像公募一样放开赎回了,一周一次!你觉得这是个好消息还是个坏消息呢?
私募不透明运作暗藏矛盾
对私募投资者来说,一直以来遭到两个矛盾:其一是私募业绩不透明,常常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知道净值更新;其二是私募流动性太差,一般来说,私募基金的申赎方式是在成立后封闭一年,每个月开放申购赎回一次。
我们以近期曝光的元普投资事件为例,可以综合反应出以上两个问题。
事件起因于投资者投诉,称自己购买的元普投资旗下金牛传奇百年1号A产品在股灾期间净值跌破止损线0.7,但该产品不仅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在五日内进行清盘,反而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操作,并修改止损线至0.6,让投资者重新签署变更合同。
到了2016年1月下旬,该产品净值暴跌至0.5098,元普投资表示如果客户同意继续运作则接着操作,不同意就按0.5098退回客户资金,且拒绝向投资者披露任何操作信息。于是投资者以“欺诈客户”、“不按合同约定止损造成客户巨大损失”以及“不向客户披露相关信息”为由分别向上海证监局与中国基金业协会进行了投诉。
抛开上述运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上事件正反映出开头所指的两个矛盾。
不过现在厂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近期个别私募产品在申赎方式上也开始了公募化操作,为增加流动性,客户可以在每周五申购赎回产品,且不设封闭期。而对私募投资者来说,这此举或将能同时解决业绩不透明和流动性太差两个问题。
私募公募化早有先例
今年以来,私募公募化早有先例,根据证监会网站公示的最新信息,私募大佬杨爱斌发起设立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已经于6月28日得到核准。此外更有包括“朱雀投资、重阳投资、凯石投资等”大牌私募,正在积极申请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
争取公募牌照还只是表面现象,核心之处在于私募的不少运作细节都已经或正在趋向“公募化”标准。比如为了控制净值回撤,不少私募产品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风险控制上都有了“公募化”的限制。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第一是因为现在的私募经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公募转投过去的,本身骨子里就有公募的基因在;
第二是因为监管对私募要求越来越严格,今年是私募监管大年,私募基金公募化风控也是被监管层所“逼”;
第三是因为公募基金的公信力更强,而在二级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私募想要生存,除了自己本身的业绩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足够的背书,就这一点而言公募能够给予的要远远多于私募。
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你希望你的私募公募化吗
无论如何,私募公募化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投资的产品更加的了解,可控度也更强。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私募公募化的同时也意味着私募散户化。一旦,私募的赎回周期普遍放开,那么私募基金经理还能否保证长期稳定的操作呢?如果不能的话,又如何来保证自己的业绩呢?对股票市场来说,又会不会增加它的波动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