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额规定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流量制胜”会越来越明显,洗牌之后,几大流量巨头会主导互联网金融市场,而一些“小而美”垂直专业领域的平台可能会存活下来。
11月15日讯 2016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合规管理元年”,网贷平台管理办法落地,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全面推进,都在推动“野蛮生长”近3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后监管时代,行业格局将重塑已经是业界的共识,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了解,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寻求合规出路——转型或良性退出。
“新的监管办法出台以后,有些人对互联网金融持有悲观的态度,前两年过度乐观,但现在又过度悲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整合和市场筛选之后,未来可能会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向着更加专业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未来真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监管的穿透与包容
10月13日,17部委下发的7份文件显示,2016年拉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其中就包括了P2P、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跨界资管和互联网保险,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整治实现全覆盖。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兴起于2013年,近几年发展中,其模式已经越来越复杂,除了线上、线下的交织,还有混业经营的特征,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特别是2015年以来,包括e租宝在内的多起风险事件,让“穿透式”监管变得尤为必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表示,互联网的兴起对监管体制提出了一些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前身就是一个平台经济、共享金融,它就是一种天生的混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监管体制不做相应的改变,可能这个风险就会变得比较突出。这也是监管需要强调从源头上实施一体化、穿透式的监管。
监管的穿透性,从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方案中可以看到。例如,P2P风险排查当中,将线下平台纳入摸底整治范围,更对网贷机构的股东、出资人、实际控制人,以及各类业务的运营等都进行一一排查。
央行对“跨界资管”的整治方案中,则对综合经营特征明显的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提出了规范要求,同时要求从业机构建立防火墙制度,避免风险的交叉传染。
“现在的合规基于互联网金融跨界混业综合的特点,涉及的部门特别多,怎么在众多的部门和分层的监管中间,找到未来可能会产生影响的、无论是机构监管还是功能性监管可能的发力点。”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黄震表示,大金融格局下综合金融监管怎么监管、怎么实施,是否从机构监管到部门监管等需要探讨。
在监管落地之前,业界担心“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从今年P2P网贷行业看来,“严苛”的管理办法落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全面整治,监管可谓“来势汹汹”,然而并没有业界担心的“一刀切”。监管如何在行业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平衡?
一位P2P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客观而言,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无论资金存管还是限额要求,或是资质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在业务的发展上,设立了负面清单,在合规的轨道上,业务创新的空间仍然存在。
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平衡,近期英国等推行的“沙箱监管”模式被频繁提及。
“现在的‘沙箱监管’模式比较合适,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只要不触及底线,因为底量小,外部风险也是非常小的,在这里面去运行、发现问题,然后进行监管,再去完善模式。”曾刚表示,这样既保护了新的创新不断涌现,同时又能够比较好地限制可能出现的外部风险。
所谓“沙箱监管”模式,是由英国首次提及,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允许金融科技创新机构在适用范围内测试,监管者会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并对情况进行评估,以判定是否给予正式的监管授权,在沙箱之外予以推广。
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大伟表示:“我们现在的一些监管措施的包容性,也是属于‘沙箱监管’模式之一。一方面需要有监管机构,需要有监管机制、监管办法、监管工具;另外一方面,第三方专业机构、独立机构的战略体系的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监管既要有包容性,也要对一些风险事件进行及时制止甚至阻止,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将是一个重点。”
“金融业的发展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比制度的变革、比监管体制更加重要。”纪敏称,在监管方面需要具有包容性。
行业重塑新格局
后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格局正在重塑,此前的“劣币”正在“被驱逐”。
今年上半年,全国打击新发涉嫌非法集资案件2889起,涉案金额1581亿元,参与集资人数约87.7万人,涉案领域中网络借贷、民间投融资机构等持续高发。
除了“劣币”在减少,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合规之下,企业纷纷选择转型或者良性退出也将改变行业格局。最为明显的是P2P网贷行业,限额的合规,将行业的发展轨迹确定在了“小额、分散”的领域,此前一些大额以及其他创新的模式,选择退出或是观望新的细则落地。
“大家都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尝试新的领域,尝试一些新的模式,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或者完整的生态链。”曾刚称,但是实际上,因为不同的机构是有不同能力和专长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百花齐放、一窝蜂去做互联网金融的状态会逐步趋于理性,专业化可能会变成未来一个更大的趋势。
今年以来,部分P2P平台选择转向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等领域,促使这两大领域越来越火爆。同时,不少此前抱以雄心壮志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上市公司,在监管之下频现甩卖P2P的现象。
“整个行业在需要整治的背景下,将会经历一个大的洗牌,监管办法的规定也把行业门槛提得更高,很多机构会退出这个行业。”刘大伟表示,互联网金融还是需要去做传统金融服务没有做到的事情,例如普惠金融,同时,在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高风险的压力下,互联网金融机构需要靠技术去驱动。
那么,洗牌之后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
限额规定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流量制胜”会越来越明显,一位行业内人士分析,洗牌之后,几大流量巨头会主导互联网金融市场,而一些“小而美”垂直专业领域的平台可能会存活下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