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百亿授信、千亿成交,双11金融战场拼的到底是什么?


01

不出意外的,今年的“双十一”继续上演全民狂欢。这一边天猫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超级偶像们撑起一台名为“晚会”的大型电视购物活动,另一边刘强东亲自上阵直播“叫卖”,为京东代言。

明星、购物、娱乐、科技还有金融,这些看起来并不搭界的东西,在这里却混搭得异常和谐,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刺刀见红的“消费金融大战”和真正的消费观念升级。

数据显示,“双十一”当天阿里、京东、苏宁等主流电商成交额再创新高,业内保守估计,今年“双十一”主流电商成交额将突破2000亿元,较去年增长30%以上。

11月11日当天,天猫成交额定格在1207亿元,比去年增长32%;京东“双十一”下单量超过3200万单,同比增长130%,交易额同比增长59%;苏宁易购“双十一”全渠道订单量增长193%,线上订单量增长210%。

此外,这波销售狂潮的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从线上的电商平台、到线下的百货商场,从家用电器、3C产品,到服饰、零食,再到网贷平台等各类公司都加入到“双十一”的促销大军当中。

连续两年都围绕“双十一”背后的金融数据为话题录了节目,对比两份提纲,我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转变。

去年,我们更多地还在关注金融技术和服务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如何配合、支持销售额的暴增。而今年,从预热阶段开始,金融产品就已经成为了“双十一”之战的主角之一。

蚂蚁花呗、苏宁金融先后宣布放出100亿元的提额包和授信,京东白条随后跟进也甩出了200亿元来提额。此外,各家消费金融产品的费率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甚至免息。

自家提供消费金融产品来做支持不仅可以促进商品销售、提高支付效率,从推动自己金融业务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推广营销的机会、业务拓展的机会、以及数据获取的机会。

眼下正处于消费金融跑马圈地的关键时刻,大家自然不会错过这场重要的战役。所以,即便在贴息分期、不赚反亏的情况下,各个电商系平台在消费金融产品上的投入丝毫没有收缩。

02

“双十一”高并发流量的背后不仅是销售数据的增长,也是对支付、物流、风控、数据处理、金融服务的一次考验。

例如,最近几年的这一天,蚂蚁金服都会刷新一些新的世界记录。而今年“双十一”当天,蚂蚁金服完成支付10.5亿笔,峰值达到12万笔/秒,是去年的1.4倍。

什么概念呢?资料显示,Visa最新的实验室测试数据是5.6万笔/秒,另一家全球性支付清算平台MasterCard的实验室测试数据为4万笔/ 秒,在实际应用中,Visa处理的峰值为1.4万笔/秒。

除了前几年关注较多的支付环节,今年格外抢眼的还要数各家的消费金融产品。因为有了前期大规模的推广做铺垫,今年“双十一”中的消费金融的规模也有了极大的增长。

比如,第二次参加“双十一”的花呗完成超过1亿笔付款,占到了总支付笔数的20%;京东商城使用京东小金库支付的消费笔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00%;苏宁任性付新增授信额度同比增长超800%。

另外,除了支付、借贷、保险类的金融产品,今年还有不少连理财产品也加入到了“双十一”的行列。例如,有的产品在申购费率上给出了优惠、有的在收益上做了贴补、还有的可以根据理财规模来增加授信额度。

总之核心要义就是帮助大家更多、更快地买买买。蚂蚁金服研究院的测算显示,花呗、消费保险等新金融服务,将双11的消费力提升了20%。京东说,打“白条”用户的平均客单价提升了135%。

所以,以后要参战“双十一”,不仅要拼钱多,还得技术好。乐观地想,这真是对金融科技公司的一场实力大考。

03

今年额外关注消费金融,是因为我很惊讶地发现这个“双十一”身边很多朋友都用足了自己的在电商平台上的授信额度,而在此之前,这些拥有信用卡的人群并不习惯于使用分期业务。

要知道这些年,银行也花了不少力气推广,鼓励大家使用信用卡分期,但作为与国外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相比,国内持卡人使用循环信用的客户依然很少,透支的客户中大部分持卡人都选择在免息期内全额还款。

不得不感叹,继移动支付之后,互联网巨头们的商业竞争又一次改变了大众的消费习惯。单就“双十一”这一天的数据来看,如大家所说,消费金融的风口似乎到来了。

但我也有了更多的疑问:比如,现在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除了消费金融公司,其它不少非持牌机构似乎过的也不错?这块市场是牌照监管好,还是功能监管更合适?

虽然理论上有场景的消费金融风险相对较低,但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大家是否有可能会放宽风控标准?

小而分散、又有场景的消费金融真的风险比较低么?各家没怎么披露数据,但看看信用卡数据,反正最近几年不良率增的很快,2015年末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591.6亿元,同比增幅50.50%。

另外,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对接央行征信,现在各家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恨不得鼓励大家都借钱消费,一个用户往往在多个平台上都有授信,如何避免他们重复借贷?

狂欢之后,总要冷静。就像每个“双十一”之后都有一波退货浪潮一样,我们也有必要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消费金融和消费升级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流量和数据很容易蒙蔽双眼,我们难以判断他们到底是在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金融,还是在用电商的方式“促销”金融。

对于金融这样一个周期性行业来说,或许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11-15
【专栏】百亿授信、千亿成交,双11金融战场拼的到底是什么?
01 不出意外的,今年的“双十一”继续上演全民狂欢。这一边天猫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超级偶像们撑起一台名为“晚会”的大型电视购物活动,另一边刘强东亲自上阵直播“叫卖”,为京东代言。 明星、购物、娱乐、科技还有金融,这些看起来并不搭界的东西,在这里却混搭得异常和谐,而这一切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