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宽带将主导未来社会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能够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善全民生活质量。纵观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从1G模拟信号技术到2G的GSM,3G的WCDMA,再到4G的LTE,数据传输速度平均每三年翻一倍。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活。人类社会在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正在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是宽带社会。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不断增加,海量数据成为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等面向海量数据的信息处理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人们开始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极大提升人们的决策力和行动力。
未来社会是移动社会。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网络变得更加发达。智能手机替代计算机,成为人们沟通、生活娱乐和信息处理所依赖的主要工具。
未来社会是移动宽带的社会。通过参加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社交网络,人们可以每时每刻生活在另一个与现实世界并行的虚拟世界中。同时,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活动反过来又会对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深刻影响。
移动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呈现浩荡之势。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起到支柱作用,已经沉淀为基础设施行业。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树立的“互联互通、普惠服务”的原则下,互联网对增进社会福利、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传统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天花板,客户覆盖面已经逐步达到上限。个人电脑的缺点是不能移动或者移动性很有限,与人们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以网银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服务面临着挑战和突破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的升级,成长空间巨大。传统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结合产生了移动金融新型服务模式。移动金融突破了桌面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这显示,随着手机网民占网民比例不断上升,手机已经取代PC成为人们上网的最常用设备。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24小时的随身装备,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特征。从增长的速度和发展前景看,移动金融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网银的增长速度。
移动金融的服务内涵不断丰富,在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的覆盖能力上,将全面超越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网银服务。重力感应、二维码识别、手机定位等移动新技术不断融入金融业务,手机购物、NFC手机支付、O2O交易等新型服务手段不断出现,极大方便了客户,使他们随时随地享受智能的、信息化的金融服务,这是传统桌面互联网金融服务所无法企及的。移动金融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移动金融深刻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上世纪末,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传统商业银行是21世纪行将灭亡的“恐龙”.然而,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证实,商业银行总能够在科学技术的演进中不断地拥抱变化,在变革中发展壮大。商业银行适应环境的精髓在于,决不抗拒技术的变革,而是通过对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每每能够在复杂历史背景和社会政治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桌面电脑转向智能手机,电子商务转向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变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商业银行也要不断自我革命,过去是以网银革命实体网点,现在要以移动金融来革命传统网银。大数据、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等新型互联网技术成为推动移动金融发展的科技力量。
大数据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手段。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容量巨大、数据类型众多、数据的处理速度更快。大数据处理模式使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更好地把握客户的需求。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了新的服务渠道,突破了原有的8小时服务时间、突破了网点的地理限制,形成了24小时全天候在线、全球范围直通的新型客户服务渠道。云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资源使用方式。云计算采用了科学化的资源共享、支持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
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则提供了新的客户互动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交网络涵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这些社交网络平台提供了商业银行与客户沟通的新渠道,以及产品与服务的发布平台。
移动金融模式融合使用大数据、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等信息科技手段,将带来革命性的、巨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其产生的综合效应“不只是4+4,也不只是4×4,而是4的4次方”.移动金融对传统服务模式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割断营业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减少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黏性和依赖程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支付、第二个是信用、第三个是渠道。这三个方面的变革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
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变则存,不变则亡。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继续走传统经营模式的老路已不可行,唯一可行的应对方式就是顺应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对传统服务模式进行一场变革。
商业银行应变革传统的业务模式。从业务的四分法来看,网银业务已成为现金牛业务,其增速已经从快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移动金融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明星业务。从“双十一”网络购物的情况也可以得到印证:传统电子商务的增速约在80%左右,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增速可达500%.商业银行应从网银等现金牛业务中收割利润,并将资源投入到移动金融新业务上来,将服务客户的主战场逐步从桌面电脑转向手机终端上来。
商业银行应构建合理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应用通信技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盈利模式。新型盈利模式的特点是边际成本低,且随着客户的增多成本会更低。只有摆脱传统的过度依赖实体网点的高成本经营模式,商业银行才能有力对抗第三方支付等新型竞争者。
商业银行应更加关注新型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电子商务用户、手机族群等新型客户群体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2012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占中国GDP总量已达15%.手机网民人数已超过4亿,手机已经替代电脑成为人们上网的首要工具。商业银行应关注新型客户的需求特点,向这类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应构建新型渠道体系。要把银行建在社区,通过建立布局全国的网点体系,使社区银行网点成为客户“身边的银行”;要把银行建在网上,使网银成为客户通过桌面电脑获取金融服务的窗口;要把银行建在手机上,使人们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通信网络获取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也将成为“水泥银行”加“鼠标银行”加“指尖银行”的综合体。
商业银行应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随着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公司等互联网企业不断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也在不断受到挤压。商业银行在借鉴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机制灵活、技术更新快等优点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拥有非常优秀的风险文化,积累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在理财产品的创设和信用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商业银行都有着核心优势和能力。
商业银行应推动金融普惠。通过面向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用户提供普惠服务,商业银行能够有效拓展金字塔底层市场(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BOP)。商业银行传统上主要面对高端客户群提供金融服务,这主要是受限于服务的技术手段不足,以及实体网点的地理范围限制。通过建立移动金融新型服务模式,商业银行服务覆盖的地理范围和潜在客户群体也扩大了成百上千倍,为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力和空间。
(作者系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本文由作者与钱峰、李华章共同完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