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某检察院与平时的对手们一起,聆听了蚂蚁金服法务大咖陈晨的讲座。感慨于阿里集团的PPT制作水平,果然高人一等。最让我们法律人集体深思的是蚂蚁金服作为一线互金企业还是在为互联网金融正名,点赞!
陈主任的讲座,将蚂蚁为社会做的贡献+自家产品+案例,串联在一起。除却我们之前讨论过的,骗取小贷公司的贷款是否涉嫌骗贷罪;刷单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空单骗取口碑返现是否构成诈骗,她还提到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数据罪。
就是这个罪名,引起了飒姐的好奇。
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条晦涩,换句话说,侵入国防、政府等的计算机系统属于犯罪;侵入商家和老百姓的计算机系统也是犯罪。后者,很多企业并不知晓,也不重视。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是否安排SPV公司到对手的系统爬取数据;是否揣着明白装糊涂地监控上下游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是否直接抽取了关联公司的计算机数据,尤其是金融数据,如果有,可能面临的是刑事风险。
《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获取支付结算、证券交易、期货交易等网络金融服务的身份认证信息十组以上的,构成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请注意,网络金融服务被司法解释直接提取出来,支付结算的身份认证信息,是每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会面临的信息,如何对待这些信息,可否将这些信息直接供给自家的征信公司?!显然不能。
当然,除了对企业的犯罪之外,对于普通老百姓,如果贩卖其个人信息,也有一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于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信息的刑事打击一直没有中断过,也将更加严厉。
网贷新规出台后,用户实名制已经成为基本要求,这时候公司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大大咧咧不在乎数据使用问题,不要不经意间与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行电子银行部出现“乌龙指”,那就麻烦了,上升到刑法处理。切记,切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