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周一《互联网金融之夜》谈论的话题是互联网金融ABS,围绕它这一年的爆发式增长和突然出现的“急刹车”。在准备节目的时候翻看了很多过往的资料,感触良多,在此絮叨几句。
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ABS(底层资产主要是一些互联网消费信贷)大爆发的一年,据馨金融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包括蚂蚁借呗、京东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分期乐等7家机构发行了十几单ABS产品。
而互联网金融ABS真正破局是在去年9月,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完毕,融资总额为8亿元,基础资产为“京东白条应收账款”。这也是首个基于互联网个人消费金融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再往前追溯,上一个类似的案例还要追溯到2013年7月,阿里小贷发行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不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项目当时等批文就用了7个月的时间。
不管是从发型规模的大小,还是发型主体的数量来看,互联网金融ABS都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好景不长,刚刚才打开的融资渠道突然就来了个“急刹车”。
虽然监管部门没有正式发文,但互联网金融ABS的发行已经被全部暂停。一些券商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朋友告诉馨金融,不少已经筹备已久互联网金融ABS项目都被迫无限期搁置,并且暂无重启时间表。
乐观估计,希望明年三四月之后,互联网金融ABS的发行通道可以重新打开。因为据业内人士透露,被暂停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中,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身份认定、业务合规等问题尚待验证。
至于为什么在互联网金融ABS被暂停的消息传出后,小米依然在11月发行了一单基于其小贷资产的ABS产品。多位券商人士告诉笔者,因为其母公司小米本身并不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相对来说政策风险较小。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ABS受阻的主要是公募渠道。但风声鹤唳,也有业内人士担忧未来私募的渠道也会受到影响,理由同上。
02
按理说,互联网金融ABS的发展也是顺势而为,这其中既政策放宽的因素,又有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发展的原因。
尤其进入2015年后,在资产证券化备案制、注册制、试点规模扩容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ABS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全国共发行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金额5930.39亿元,同比增长79%,市场存量为7178.89亿元,同比增长128%。
与此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也逐渐成熟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循环购买”等技术的成熟,解决了互联网信贷因数额小、周期短、随借随还等特点难以证券化的问题等等。
并且,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打通资产证券化的渠道也有很多积极的作用。
例如,通过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打通了市场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资金融通。这样一来,互联网金融机构自己便有了“造血”功能,更重要的是,这个途径大大降低了它们的资金获取成本。
拥有良好的“造血”功能为何如此重要?最简单的逻辑是,优质的资产总是寻找最便宜的资金。那么,资金端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在资产端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获取优质的资产,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从国外市场借贷行业的发展来看,机构投资者已经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他们不仅可以提供稳定、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相比个人投资者,他们对于风险的识别和把控更为专业。
以Lending Club为例,根据其第二季度财报,截止二季度末,来自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仅占17%,其余资金则来自被管理的账户(如信托)、银行、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
Lending Club 201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PPT(来源:零壹财经)
原本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在闹“资产荒”的时候,小而分散的消费信贷是为数不多风险分散而又收益不错的优质资产,但如今ABS的通道被阻,机构的资金无处去,消费信贷又难找到那么低成本的资金。
03
说到成本,插播一些往事。
刚做记者的时候,P2P还没有出现,小贷公司是民间金融阳光化的主力。其中,一些主打小而分散的信用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跟现在一些互联网消费信贷覆盖的人群、提供的产品、贷款的额度非常类似,只是他们主要基于线下获客。
按照规定,小贷公司只能用自有资金放贷,虽然很多资产也比较优质,但基本也难有其它的资金获取渠道。到了2012、2013年,一些机构资金开始尝试介入,但是路径就比较复杂了。
小贷公司虽是持牌机构,但当时的地位也不比今天的P2P高多少,再加上那时候资产证券化还是审批制,发行ABS基本是无望的,所以只有弯弯绕绕走信托和券商的通道。
典型的套路是:券商A发起一个集合理财计划,投资给信托B;信托B是一个向自然人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信托计划;然后小贷公司C为该信托计划就贷款对象选择及贷后管理等工作提供相关服务。
简而言之呢,小贷公司不仅要负责贷款的审批、风控等核心工作,要支付券商、信托的服务费、通道费,通常还要加上为优先级受益权本息提供全额保障等“苛刻”条款。
那么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小贷公司获得资金的综合成本是多少呢?10%——13%,甚至更高。前提条件还是这家小贷公司的股东背景和自身业务比较优质,不然连这个资金获取渠道都没有。
底层资产同样是消费信用贷款,今年发行的互联网金融ABS成本是多少呢?我们不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类背靠互联网巨头的公司,以宜人贷为例,它发行一期ABS产品优先档的平均收益率在6.5%(期限18个月)。
参与设计、发行过互联网金融ABS产品的人士告诉我,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类互金巨头通过ABS获取资金的综合成本可能在年化4%、5%左右,一般像宜人贷这类公司年化6%的成本也是可以做到的。
一边是寻求优质资产的机构资金,一边是日益旺盛的消费金融需求,这样的匹配不是正合适么?
如今互联网金融ABS的大门再度关闭,本就脆弱的互金行业变得更加焦虑。
机构投资者在持续的“资产荒”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嘴边的肉飞走,个人投资者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可是“小散”们识别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与机构投资者相去甚远,此前行业里的诸多案例也已经证明,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许多中小平台和公司本就没有流量优势,加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最后高企的资金成本只能转嫁到借款人身上。
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或许就只能留在原地踏步,甚至走上回头路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