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族信托简史(一)
家族财富传承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富豪们永远关心的话题。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一大批家族富豪,然而其辛苦创业而来的商业帝国以及点滴积累下的家族财富,很多都没能逃过“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反观欧美国家,众多耳熟能详的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都已借道家族信托、家族基金会的财富传承机家族信托制,成就了家族财富的基业常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家族信托那些事儿。
家族信托的起源与发展
家族信托的雏形可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 510 年-公元前 476 年)。当时《罗马法》将外来人、解放自由人排斥于遗产继承权之外。为避开这样的规定,罗马人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移交给其信任的第三人,要求为其妻子或子女利益而代行对遗产的管理和处分,从而在实际上实现遗产继承权。
发展到后来,已经开始变得十分成熟。在11世纪的英国,许多教徒都非常热衷于在自己死后将土地捐赠给教会以表现自己对宗教的虔诚信仰,然而这种行为却大大损害了封建诸侯的利益。于是封建诸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促使13世纪的英国颁布了“没收法”,禁止人民死后将土地捐赠给教会。教徒们一方面为了避免土地被没收,另一方面又能够实现将土地捐献给教会的目的,13世纪中期,教徒们就将其土地转让给社会上的某人,而实质上却是委托他人管理经营土地,并将该土地所产生收益捐赠给教会。这种制度是英国信托的起源和前身。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托观念的不断普及,在英国信托相关法律也逐渐完善,这其中包括1893年的《受托人条例》、1896年的《官选受托人条例》和1899年《团体法人条例》,这些早期颁布的条例成为了英国信托立法的根源。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从英国引进信托制度,但实际上,在美国有关信托的立法比英国还要早。而美国的家族信托真正意义上实现是在美国的第二个镀金年代。在这繁荣的25年里,美国的法律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灵活,为家族信托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法律大环境,促进家族信托在美国运营和发展,也正是这繁荣的25年使家族信托在美国腾飞。此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美国的家族信托行业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富豪们选择利用家族信托的方式管理和经营家族资产。
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开始引进信托制度,并且在原有信托制度的消化吸收基础上,对信托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发展。日本特别强调法律对于信托行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如《信托法》、《信托业法》、《关于普通银行兼营信托业务的法律》及《施行规则》、《贷款信托法》、《证券投资信托法》等,这些都推动了信托事业的发展,并且给了信托行业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促进信托业的规范。随着信托业的不断发展,家族信托应运而生。在日本,信托相关法律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日本的信托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家族财富的延续和传承,这就是现代日本家族信托业的雏形。
而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信托的需求和市场也越来越庞大。从古至今,家族信托不断发展,一点点地结合各个国家的经济以及法律情况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家族信托产业。
家族信托的优势
首先,财富传承方式灵活,能够为下一代考虑在财产、遗产继承方面的安排。家族信托可以根据受托人的实际需求灵活约定各项条款,包括信托期限、收益分配条件和财产处置方式等,如可约定受益人获取收益的条件如“学业规划”、“结婚”、“年龄阶段规定”、“婚姻变故”、“面临法律诉讼”等等,以此来保障继承人的理性选择,避免继承人好逸恶劳。例如IBM掌门人沃森曾以自己的孙辈为受益人设立了一笔数百万美元的信托基金,让他们年满35岁时才可支配基金中各自的份额,从而避免继承人在年轻时因生活奢靡或不善理财而败光家产。
第二,财产安全隔离,在面对不可预见的第三方财产诉求时,可以尽可能少的暴露财产。家族信托可以充当财产的“防火墙”,即是通过信托框架将传承资产从个人资产剥离,以避免未来在个人或企业遇到风险或倒闭时,个人资产被无限卷入,同时避免离婚等家族事件对企业经营和资产造成影响。此外,通过家族信托,受益人以外的其他人无法通过法庭判决来争夺遗产,从而避免了相关法律纠纷。例如最近刚大婚的84岁传媒大亨默多克,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他至少设立了三个信托来持有新闻集团的股份,虽然他经历了四段婚姻,但对新闻集团的股价和管理没有造成多少影响,其家族财富也没有因此而大大缩水,由此可见家族信托在其中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总的来说,西方国家的家族信托行业比较成熟,并且在多年的发展中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西方国家的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不仅表现在人们对家族信托的接受程度,更表现在西方国家家族信托行业形势的多样化以及私人定制的个性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家族信托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发展得也相对成熟,并且为这些国家居民所广泛接受,人们的信托意识较强,很多人会采用家族信托的办法处理家族产业。所以西方关于家族信托的经验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